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8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你对“展示并凸显对象主体的价值”的理解。

【答案】“展示并凸显对象主体的价值”的理解包括以下方面:

(1)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在消息、通讯类文体的写作中,既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又要凸显信息所包含的新闻价值。

①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很重要的就是要在显著的位置让受众意识到所报道的事实何以是新闻,它的价值在哪里;

②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前提是,记者能以慧眼识之。如果没有真正把握新闻事实的特别具有价值的地方,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把握也就缺乏相应的深度;

③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需要对此进行突出和放大。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a. 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这样做通常是与对某些局部采用简略的叙述相结合的,有利于形成叙述上的强势和文字的凝聚中心;

b. 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在一部分新闻作品中,背景是因突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而设的。背景的交代有时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文字,却对突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恰当的对比可以造成强烈的反差,有利于突出事实的新闻价值和增强报道的效果。

(2)体现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受众对于新闻评论,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评论对象有何议论价值? 于我有何意义? 他们不会去关心在他们看来没有议论价值的问题,不会去关注与他们毫无关系的评论文章。因此,新闻评论的作者必须注意揭示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这种揭示,有时是直接的提示,有时则是间接的暗示。

2. 记者在资料积累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记者在资料积累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资料提供者的权威性,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准确、真实的资料才具有说服力。要保证资料的准确度,就要注意资料提供者的权威性。正确的资料来源是可靠性的保障。资料应出自正规的、正式的渠道,提供者应具有权威性,对所提供的信息有足够充分的理解,具有发言权。资料转手的次数要尽可能少,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某方面的政策,就最好看一看相关部门的正式文本。要了解发生了什么,就应去问一问在场的目击者。要知道某一学科的最新发展,就应去引用学科带头人或专门研究者的讲话和文章。

(2)注意资料的原始出处。

对于资料的出处,比如是在什么报刊上发表的,什么出版社出版的书,一定要弄准确。只有注意资料的原始出处,才能了解事件或人物的整体情况和真实面目,避免因多次转抄造成的误差。

(3)注意资料出版的年、月、日和书的版本。

资料的出版日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如果在引用资料的时候遇到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追根溯源,再去查个究竟。但如果没有年、月、日的记载,要想再查的时候就无从着手。另外,书的版本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一定要注明是初版还是再版。

(4)如资料是文件,则应注意是草案还是正式文件。同一个文件,草案与正式文件肯定存在差异,一定要弄清楚,不能马虎从事。

(5)长期坚持,点滴入手。

资料积累的效果在于长期坚持。长期坚持的动力来自对工作的热爱,要从点滴入手。这项工作并不要求记者腾出大块的空余时间来做,记者要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合理安排。资料积累对新闻工作有巨大的帮助,它也是记者平时工作的一部分,记者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在实际的采访写作中就会大大地提高效率,免去不少麻烦和失误。

(6)熟悉资料,善于运用。

记者要善于运用资料,首先就要熟悉资料,熟悉资料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资料的前提。熟悉资料包括熟悉资料本身和熟悉资料的存放位置这两个方面。记者辛辛苦苦地积累资料,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它,如果不注意资料的运用,把它放在一边置之不理,那么积累资料的目的就没有达到,一切劳动都成了白费。

3. 新闻报道策划有哪些具体作用?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可用三个“是”、两个“标志’,、三个“有利于”作具体归纳:

(1)三个“是”

①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②是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③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2)两个“标志”

①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②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3)三个“有利于”

①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资源每天如潮水般袭来,媒体的主要职能必须体现在从中选择出最有价值、最受受众欢迎的信息资源,然后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科学传播,避免优材劣用、大材小用。要达到这些效果,就必须进行新闻报道策划。

②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新闻报道策划效果好坏,取决于策划者的“阅历”和丰富的生活底蕴,“好点子’夕、“金点

子”是在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找到的,绝不会是坐在、守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拍出来的。显然,新闻报道策划对增强记者素质修养、改变记者工作作风大有好处。

③有利于新闻导向正确。

新闻报道承担一定的宣传任务,这是我国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决定的。中央高层领导曾反复强调:“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做到这一点,新闻报道策划是最必需的,因为新闻报道策划一般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是群策群力,是集体、团队智慧的结晶,特别是对一些题材重大、涉及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的题材,通过精心策划,事先在报道思想上取得共识,拟定切合时宜和实际的报道选题、方式和步骤,无疑会对舆论导向的正确起保证作用。

4. 欲增强我国新闻时效应当抓住哪些环节?

【答案】坚持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是一个带综合性指标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物质基础尚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克服新闻的迟缓现象,保证新闻的时效再上一个新台阶,应当抓紧以下七个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当今社会是一切都讲高速度、高效率的社会,各行各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函需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是富民政策的桥梁,也是新闻从湘人员新时期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作为记者,要尽快改变过去那种习惯在“低速公路”上行走的工作精神状态,必须闻风而动、争分夺秒地采写新闻稿件; 作为编辑,要“热件热处理”,不能慢条斯埋; 作为新闻单位的各方面管理人员,要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将有价值的最新事实传播、发送到受众那里,尽可能使报道成为“冒热气的新闻”。

(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新闻单位的人员设置、分工和工作范围、程序等现状,应当迅速改变。原则是应适应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适当的分工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但过细、过死,人为地画地为牢、囿于一隅,无疑是一种作茧自缚。

(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特别是一个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为了赢得时间,记者可先就新闻的结果发一个简讯,然后再通过深入采访,就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情况、影响范围及各界的评述等,作深度、连续的报道。因为简讯涉及的范围小,篇幅短,采写周期短,故容易抢发。

(5)简化审稿制度

新闻的特性要求人们,稿件除了在写作、修改、排版、印刷等必要环节上停留一些时间外,不应当在任何人的桌面上耽搁。新闻稿件无须篇篇送审,可审可不审的就不审。应当提倡文责自负,应当相信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既会对上面负责,又会对广大受众负责,更会对自己负责,故意糟蹋稿件从而糟蹋自家名声的记者,应当说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