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蹲点
【答案】蹲点是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样式,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在这种调查采访中,记者需要带着当前实际工作中某个具有普遍性或方向性的问题,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真正“蹲”下来,认真“钻进去”,花上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2. 新动向
【答案】新动向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方向或新趋向。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3. 特约记者
【答案】特约记者是指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由于特约记者在该新闻单位里没有编制,所以不领取该新闻单位的工资(稿费除外),他们通常还在原单位领工资。
4. 秘密性观察
【答案】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5. 记者的理论修养
【答案】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就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记者的理论修养的高低和报道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答案】摘录是指记者把平时在阅读书籍报刊时发现的有用材料有选择性地记录在自制的本子上。书籍和报刊是人类文明及现实社会状况的主要载体,认真阅读和学习书籍报刊对于记者掌握知识、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很有帮助。当内容过多不便摘录时,可以采用索引的方法。
7. 新人物
【答案】新人物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作新人物。先进人物和新人物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人物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之列,而且可以这么说,先进人物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
8. 范长江
【答案】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成为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
9. 直面采访
【答案】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又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运用这种采访方式,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①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访问; ②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如召集三五个人开座谈会、调查会等。这两种类型,又以个别访问进行得最多最为频繁。
10.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11.新闻策划
【答案】新闻策划是指对整个新闻传播过程的谋划设计,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以及严密的设计和规则,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串联起来的过程。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闻策划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新闻传播行为加以谋划,从而使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它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排斥主观能动性。有学者认为,新闻策划一语应改为“报道策划”,因为“新闻”是不能被策划的。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二、简答题
13.记者为什么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 从才能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加强记者自身的基本功训练?
【答案】记者由于其工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记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1)记者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的原因:
①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台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小着边际,采访势必闹出笑话。
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当代的记者一般都有大体的分工,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的分工范围内,要努力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
(2)加强记者自身的基本功训练,应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着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 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①记者的才能,首先就表现在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上。记者要成为“消息灵通人士”,就要深入实际,广交朋友,广开采访门路,增强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光靠日常的采访锻炼还不够,还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些专题调查研究、蹲点调查研究等基本功锻炼。
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记者的一项重要才能。新闻报道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例如,语法、修辞、逻辑,这此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弄懂弄通,掌握得扎扎实实。同时,要注意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③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更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该认真学习、精心掌握各种新闻业务工作的技能,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例如,新闻写作的“十八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