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 )左右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答案】B
【解析】2岁左右的婴儿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未来自尊、自信和独立性等个人特征形成的基础。
2.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 )、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
A. 学会认知
B. 学会认字
C. 学会生存
D. 学会生活
【答案】A
【解析】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鉴于此,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培养全面素质; 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 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A. 街道
B. 区
C. 市
D. 县
【答案】A
【解析】我国主要以街道为社区教育基地。因此,答案为A 。
4. 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
A.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 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 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答案】A
【解析】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因此,答案为A 。
5. 幼儿体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的特点,这是由( )决定的。
A. 体育的内容
B. 体育的方法
C.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D. 体育培养目标
【答案】C
【解析】幼儿体育之所以有着不同于中小学的特点,是因为其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不同。在幼儿阶段,由于抵抗力差,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等,需要设计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不宜进行爆发性肌肉活动; 需要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 需要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创设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等。因此,答案为C 。
6. 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 )的情趣和能力”。
A. 感受美和表现美
B. 感受美和鉴赏美
C. 感受美和评价美
D. 感受美和创造美
【答案】A
【解析】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7. 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 负面教育的原则
B. 全面教育的原则
C. 侧面教育的原则
D. 正面教育的原则
【答案】D
【解析】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幼儿做错事通常是因为无知或无能。因此,幼儿德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以纪律约束。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积极愉决地接受道德要求,主动地履行道德规范,而不能随意批评、侮辱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8. 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方式是( )。
A. 直接“教”的方式
B. 间接“教”的方式
C. 灌输的方式
D. “填鸭式”教育
【答案】A
【解析】直接“教”的方式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 而间接“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终结,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答案为A 。
9. 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性原则
B. 发展适宜性原则
C. 保教结合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答案】C
【解析】保教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保教结合是我国特定时间保存下来的教育原则。因此,答案为C 。
10.在使用间接“教”的方式中,教师主要是幼儿活动的( )。
A. 组织者
B. 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C. 控制者
D. 引导者
【答案】B
【解析】间接的“教”,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在使用间接“教”的方式时,教师主要是幼儿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因此,答案为B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