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 )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渡。

A. 学前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答案】C

【解析】中班幼儿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渡,意志力逐渐加强,行为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过集体生活时能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2. 幼儿一般只能感受事物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 低级性

B. 浮躁性

C. 冲动性

D. 肤浅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容易感受,面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

3. 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福禄贝尔

B. 蒙台梭利

C. 裴斯泰洛齐

D. 洛克

【答案】A

【解析】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4.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 )。

A. 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B. 教师的“教”

C. 幼儿的“学”

D. 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答案】A

【解析】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答案为A 。

5. ( )是幼儿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应有意识地培养。

A. 兴趣和求知欲

B. 幼儿的积极性

C. 经验基础

D. 创新能力

【答案】A

【解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学生只有对某事物有兴趣,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 求知欲则进一步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索未来的兴趣。因此,答案为A 。

6.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

A. 德育目标

B. 智育目标

C. 美育目标

D. 体育目标

【答案】B

【解析】幼儿的智育目标包括: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7. ( )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C. 家长学校

D. 电话联系

【答案】B

【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其成员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8. 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由于( )。

A. 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B. 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

C. 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

D. 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

【答案】A

【解析】教师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但作为幼儿教师,如果将一些消极的影响带到幼儿园,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这种不照情绪给孩子造成的恶劣影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幼儿面前始终保持稳定、良好的情感。

9. ( )是指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

A. 家长学校

B. 家长专栏

C. 家长座谈会

D. 家访

【答案】B

【解析】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 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所以,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是天然的伙伴关系。因此答案为B 。

10.贯彻幼儿参与性原则的根本保证是( )。

A. 教师的引导

B. 教师要控制学生

C.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D. 创设优美的环境

【答案】C

【解析】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 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才能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其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因此,答案为C 。

11.( )的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