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属于分离焦虑的( )阶段。

A. 反抗

B. 失望

C. 超脱

D. 平复

【答案】B

【解析】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2. 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

A.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B. 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D. 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答案】C

【解析】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幼儿教育也必须要保证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将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作为其中心任务。因此,答案为C 。

3. ( )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 热爱幼儿

B. 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C. 品德良好

D. 身体健康

【答案】B

【解析】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因此,答案为B 。

4. 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 )原则。

A. 独立自主性

B. 发展适宜性

C. 活动性

D. 综合性

【答案】A

【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5.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注意倾听

B. 言语专业化

C. 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 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答案】B

【解析】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语言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还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教师不能使用专业化的言语与幼儿沟通,因为幼儿对专业化的语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理解不了。因此,答案为B 。

6.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 )。

A. 确保幼儿安全

B.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C.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D. 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因此,答案为D 。

7. 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挨批评,所以幼儿德育要坚持( )。

A. 负面教育的原则

B. 全面教育的原则

C. 侧面教育的原则

D. 正面教育的原则

【答案】D

【解析】幼儿爱听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幼儿做错事通常是因为无知或无能。因此,幼儿德

育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以纪律约束。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积极愉决地接受道德要求,主动地履行道德规范,而不能随意批评、侮辱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8. 我国的( )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

A. 《幼儿园教育纲要》

B. 《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C. 《幼儿园工作规程》

D.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答案】C

【解析】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因此,答案为C 。

9. 工业社会中,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 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B. 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 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D. 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①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②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③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④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0.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

A.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B.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C. 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D. 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答案】C

【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只有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并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这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答案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