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7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斯多葛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斯多葛学派的成员由于通常在雅典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其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特、马可·奥勒(帝王哲学家,著有《沉思录》,是学派晚期最著名的代表)等。其主要思想如下:

(1)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个人只不过是神的整体中的一分子。所以,斯葛多学派是唯心主义的.

(2)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斯多葛学派认为,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沉着,因而才出现了“斯多葛式的从容”的概念。他们认为沉着的对立面一一激情“是背离理性和违反自然的精神冲动”。因为他们所认定的自然,是一种自己知道向何处去的智能性自然。在其中起作用的,不是随意性,而是一个赋予一切以高尚目标的神圣原则。

(3)他们自称是世界主义者,打破了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问的传统界限,宣传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而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这种理论是为马其顿统治希腊服务的。

(4)在国家观方面,斯葛多派认为,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总之,斯多葛学派早期推崇唯物辩证法,但带有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中期抛弃斯多葛派的唯物辩证倾向,公开宣扬宗教迷信和神秘主义; 晚期:极力鼓吹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2. 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演变?

【答案】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演变经历了如下阶段:

(1)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思想,即自然的法与由人所制定的法之间的对立。

(2)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逻各斯”,是指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3)自然法思想产生

有的智者将自然与法律习俗对立起来,力图建立符合自然的新的法律习俗,将自然置于法律和习俗之上。

(4)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理论

自然法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

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自然法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

(5)自然法思想进一步发展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人类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

3. 比较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

【答案】(1)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国家观的相同之处

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法律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良好法律是前提,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应一律服从,西塞罗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法律不能违背自然法准则。

(2)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①在国家概念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是公民自治团体,没有区分和辨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而西塞罗则提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联合体,他对国家与社会做了细小的区分。

②在国家的起源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国家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的历史必然; 而西塞罗则强调国家是许多人基于利益和生存方式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③在国家基本要素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 而西塞罗则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基本要素。

④在国家政体的组成上,业里士多德强调主张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兼顾贫富两者利益的共和政体; 而西塞罗则主张建立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平衡政体”。

⑤在关于正义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一般的正义或普遍的正义是中庸,即实现利益的平衡; 而西塞罗则强调自然法是正义的根源,是判断正义的标准。

4. 阿奎那怎样继承和发扬了西塞罗的自然法学说?

【答案】(1)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人类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

(2)阿奎那将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永恒法是一切法律的本源,阿奎那在继承西塞罗思想的基础上承认自然法是人类的普遍理性,自然法是管理人类的法,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人类,又将自然法置于上帝的永恒法之下,人法是自然法的特殊应用。

5. 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案】(1)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

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等级。柏拉

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2)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实质

在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它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6.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

【答案】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流行于10世纪初期,著名代表人物有莫尔、阂采尔,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社会。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16、17世纪,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政治思想有如下特点: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政治思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即消灭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美好社会。

(2)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人人平等的公有制社会来实现这一社会建构。

(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首要的是变革社会制度,着眼于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及生产的管理职能,只有通过管理,彻底砸碎原有的或旧的制度才能达到建立新的社会的目的。

(4)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是整体主义、完美主义,他们畅想的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制度,具有理想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特点。

(5)他们提出,人性论是支撑,可以根据环境和永恒的人性对国家制度进行改良和改造。

7. 古希腊国家学说演变?

【答案】古希腊国家学说可追溯到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等人的论述

(1)柏拉图:国家是人类要求互助的结果,社会分工的产物,正义城邦(理想国)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正义的城邦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城邦的下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哲学家位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哲学家治国。良好政体的根本原则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健全的政体应该是寡头政体与平民政体的混合,国家划分为3个等级。

(2)亚里士多德:国家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和品德,目的是追求至善生活,由家庭而村社而部落而国家,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①政体分类:政府的宗旨,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

②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③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