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813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如何做到独家新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抢先报道的新闻。其他媒介对这一新闻只有转载的资格,其传播速度自然低于第一媒介。现在人们对独家新闻的认识己越来越多地从原来的时效性、独占性转向新闻报道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新闻的内在价值越来越成为独家新闻的重要内涵。
(1)独家新闻源于独立思考,在采访中融入独立的思考,透视现象看到事件的本质。
(2)独家新闻源于独特视角,跳出采访团界定的框框,在采访中善于寻找独特的新闻点,比采访团组织者站在更高的全国视角上。
(3)独家新闻源于独到发现,在采访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采访。
(4)独家新闻要求记者要深入采访。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对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抓到更有力度的新闻点,发现其他媒体发现不了的新闻。深入采访不仅要求记者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更要求记者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巨大的勇气。
(5)要重视新闻策划。新形势下在信息源趋同的情况下做“独家新闻”,必须找到可运用策划的选题。超前策划,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同时通过体验描写、现场报道、新闻图片等报道手段,增强可感性。再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发现更多重要信息,满足受众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诉求及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做到“独家报道”。
(6)通过编辑手段再造独家新闻。例如通过对原稿的挖掘,发现记者未发现的重要信息。通过对稿件的配置,拓展广度、开发深度,以深度报道打造独家新闻。
(7)新闻要讲究接近性。这里的“接近”,包括地理接近、心理接近、情感接近和利益接近。不论是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都要与自己的受众发生联系。“中外结合”是把国际新闻做成独家新闻的一大法则。对国内新闻而言,就是外地发生的事,应尽可能地与当地受众的工作生活发生联系。
总之,记者在集体采访中,只有把采访的环境当成一个新闻场,从中挖掘自己的新闻富矿,才能真正做出独家新闻。否则,事先头脑中先带着框框,只挑符合自己最初认定选题的东西采访,则不会有所突破,也不可能写出独家新闻。
2.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的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优势有哪些表现?
【答案】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优势,其具体表现有:
(1)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①报纸的传播,受出版与发行时间的限制与制约极大,日报通常以“天”为单位。广播与电视,尽管在时效上可以比报纸更快,但仍受到播出时段、顺序的制约。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并以即时滚动式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这个优势明显超过了传统媒体。
②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信息的空间,也就是说网民人人可以发布新闻。
(2)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易检性是指网络媒体具有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也就是说它在传播时间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还具有“往复性”的优势。
①广播、电视的观众,如果错过了收听或收看的时间,除非重播,否则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 报纸的读者,想查看以前的报道,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网络媒体完全突破了这种时间的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体的过刊,也可以很力一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②新技术提供了高效的工具,通过各种搜索引擎,网民可以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媒体可以按需要提供信息,受众不必像以往那样,等待报纸的出版,或者等待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收听或者收看新闻。
3.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案】社会通讯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①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开阔了通讯的报道视野,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迅速反映现实、监督社会生活的有力武器。
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社会观察通讯产生之初就突破了传统通讯写作“非黑即白’夕、“直线思维”、追求对报道对象的“终极性结论”等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而以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报道”方式,曝光社会万象,展示社会矛盾,追踪动态中的时代思潮,以新鲜的信息和敏锐的视角,为新闻写作领域吹进创新之风。
(2)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在社会转型期环境大变动的背景下,一方面受众迫切地需要得到有关社会的各种信息,以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跟上时代潮流,作出自己定位的抉择; 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群也会对大量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需要有一个表达、宣泄、沟通的渠道。社会观察通讯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发挥信息传播与服务的作用。
①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
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这类通讯不仅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代表了民意民情。对受众来说,它可以成为一个宣泄某些不满的渠道。而从全社会来看,通过这种类型的通讯进行“密集的小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排气阀”作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这些话题一旦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就有可能得到解决了。这是一条己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行使新闻监督权的途径,即: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或焦点,再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使社会一媒体一政府之间,形成良陛互动,社会问题就有可能不断得到解决。
社会观察通讯经常是通过调查性报道完成的,从选题到采访均由媒体与记者独立进行,也就是说媒体与记者在这种题材的报道中,相对能够发挥主动认识与干预社会的作用。我们注意到优秀的社会观察通讯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着可能引起冲突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关注着各种社会人群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为弱者说话,这几乎成为社会观察通讯的一个重要的选题特征。
4. 简述事件新闻的报道特点。
【答案】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已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其新闻价值与生命力同及时密切相关,要求迅速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1)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2)事件新闻报道及时,时效性强。
(3)事件新闻报道时,事实交待得一清二楚。尽管对于不同的事件,写作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是,事件新闻的报道总是要写事。
(4)事件新闻的报道有深度。一般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时,都要求记者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
(5)事件新闻报道见事见人。读者关注事件,实质上也是关注人。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时,不应忽视人的要素。
(6)事件新闻报道中,恶性事件占有很大的比重。报道恶性事件的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容易成为媒体的“卖点”。所以,在事件性新闻中,这类事件的报道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