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813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选择一篇新闻报道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说明可读性的重要性以及该报道是如何体现可读性的。
【答案】示例如下:
(一)新闻报道作品
温家宝总理那样“岁寒尤应念民生”
正是二九寒冬,北京最低气温己是零下10摄氏度。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利用周末时间,一大早就冒着严寒来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供热公司、保障性住房小区,调查了解民生情况。
近一个时期,受持续低温降雪天气影响,北方主要城市菜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每天都看各地价格监测报表的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蔬菜供应和市场菜价情况,第一站就来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查看有关情况,一连看了5个仓库。当了解到北京全市有1万吨储备菜,能及时满足市场供应时,温家宝总理很欣慰:“政府储备,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这些年来,中央高层领导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基层嘘寒问暖,关心与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己成为一种“例行功课”。今年元旦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华北平原的三河市农村察农情、问农事,温家宝总理则奔赴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登上钻井平台,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户家中,看看灶台、摸摸被褥,察看职工们的伙食和住宿情况……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他每天一起床,想的就是物价、住房、上学、医疗这儿件事。在总理看来,国家大事,就是人民大众的事,就是老百姓的事。天下再大的事,就是老百姓的事。因而,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摆着三张表一一一张是全国的粮价表,一张是副食品价格表,还有一张是各类物资的库存表……这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感,在让人感动的同时,亦有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问题上的不足。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一“重视民生”在一些地方只是写在报告里,印在文件中,挂在口头上,却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把改善民生的钱挪作它用,用来上大项目,建面子工程,为仕途铺路; 有的以GDP 论英雄,对事关百姓看病、上学、买房等方面的“民生指标”不当回事; 有的热衷于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把下基层“送温暖”当成展示自己“亲民”形象的绝佳舞台,变成“秀温暖”……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在关注、重视、保障、改善民生成
为执政要务的当下,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不仅关乎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高低,关乎可持续发展,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说,“民生”是杆秤,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承载着亿万家庭的生活和富足,从中可以掂量出官员与老百姓在彼此心中的分量与地位。
岁寒尤应念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透过温家宝总理情系基层、心忧民生的步履和细节,人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力量和信心。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 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在又一个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期盼更多的官员以总理为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百姓的家常“小事”当作政府大事,把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困难的问题解决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分析
(1)可读性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闻概念,很快地就被中国新闻界认同与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这个概念突破了以往新闻僵硬死板的面孔,把长期被忽视的“读者观念”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它使新闻写作有明确的对象感。
(2)当然,任何文字作品,例如文学类的小说、诗歌、散文,甚至公文类的文件、报告,都应该做到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否则它没有读者,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但新闻报道与它们相比,对可读性有着更特殊甚至更苛刻的要求。新闻传播是在与一个广泛的不特定的读者群之间通过快速交流与快速阅读实现的。因此有人形容,新闻报道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一眼功效”,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在一瞥之中抓住读者,能够让他们“一眼看懂’,、“一见钟情”,这当然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3)本篇报道在写作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抓住人物,写活人物,用与人物相关的事实说话。 ①本文开篇首先交代天气“正是三九寒冬,北京最低气温己是零下10摄氏度”,与下文中温家宝总理体察民J 清、送去党中央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温总理用行动暖民心。
②紧接着,在第二段中直接引用总理的话语“政府储备,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这样的语言由于是由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直接阐述的,因此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在之后的段落里“这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感,在让人感动的同时,亦有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问题上的不足。”作者提醒各级党政干部应以温总理为榜样,真正做到“岁寒尤应念民生”,此处,一些不注意民生的领导干部又与温总理形成对比。这几处对比以及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大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 你认为写作人物特稿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案】人物特稿写作的技术要点如下:
(1)写作人物特稿首先要对下面两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
①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 这关系到对所报道人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只有准确地认识了人物的报道价值,才能使报道具有影响力。这需要对所报道的人物与民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所报道的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②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对人物特稿报道主题的确认。当确认了人物的新闻价值之后,就要考虑怎样从这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一个最能打动受众的报道主题。这个报道主题应该是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这个人物的所有精彩的阅历、故事、言语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报道的主题进行编织。
(2)写作人物特稿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即使是写作人物的人生历程,也要抓住重点。因为只有突出重点,才能集中表现主题,才能吸引受众。
②即使是写作人物的人生片段,也要注意到构成人物整个人生的背景。因为只有全面了解了人物的全部人生经历,你才能深刻地认识你要表达的人物人生片段的意义。
(3)人物特稿的结构方式
“现在一过去一现在一将来”一一这是写作人物特稿的一个有效的结构框架。
①从人物的现在开始是把人物最新的情况告诉读者,这往往是提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揭示人物新闻价值的最有效的力一法。
②接着可以展开对人物的报道,这时就要涉及人物阅历的更为广阔的背景。无论是人物的童年,还是他的婚姻; 无论是他接受的教育,还是他开创的事业; 无论是他的成功,还是他的失败,人物人生经历中的故事都可以调用。这是让读者了解历史、了解由来、了解“为什么”的重要时刻。
③然后再回到现在。由于有了历史情况的铺垫,此时可以更深入地交代人物当前的情况,用更丰富的资料更深入地说明报道的主题。这个时候写人物“现在”的状况,与报道开始时不同,开始的“现在”是引子,此时的“现在”是骨干。
④最后可以瞩目于未来。诸如人物对未来的筹划,人物的生活和工作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等。
(4)写作人物特稿时,需要的内容要素“镜头感”的画面,这种画面对于再现新闻事件的场景、新闻人物的经历往往都是非常有效的。细节在特稿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形象的画面,更重要的是用形象的力量传递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接近新闻的真实。
3. 简述新闻界“让事实本身说话”的含义。
【答案】“让事实本身说话”是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史不能“合理想像”。所报道的内容应该是确凿可信的,最好是根据记者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若是间接得来的材料,应该在报道中注明消息来源,使读者能够据此作出可信程度如何的判断。
(1)“让事实本身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记者用不着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妄加于人,只要把事实真相告诉读者,读者自会对此有自己的判断。在新闻报道中,发议论是下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若是一定要对某事作出评论,那也最好引用采访对象的话。新闻不应该包含没有出处的评论,这条原则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有好处。
(2)“让事实本身说话”,还意味着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