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有:
(1)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乡镇企业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民在乡镇企业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适应。因此,乡镇企业成为农民非农业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有助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支持和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乡镇企业分散的企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正逐步向中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聚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3)支持和加强对待转移和己转移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仅靠市场机制绝大部分农民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成为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必要条件。
2.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应当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集约。
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农业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充分地利用这些农业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措施有:
a. 实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用其他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
b.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场、草地、渔场、农副产品加工厂、仓库、晒场、道路及购置某些农业机器设备等。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普遍采用良种,增加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数量. 不断提高肥料的质量。用现代技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等。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适当的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中国开展土地集约的一条重要途径。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主要措施有:
a.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渔密切结合的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在生产结构中的比重。
b. 逐步实现农业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
c. 改革与完善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
d. 改善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果。
3. 契约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请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和特征。
【答案】(1)契约关系的类型
①古典契约关系
a. 权利义务关系:契约条件在缔约时就得到明确详细的界定,并且界定的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都能得到准确的度量。
b. 契约方关注点:不关心契约关系的长期维持,只关心违约的惩罚和索赔。
c. 交易双方特点: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后各方“形同路人”。
d. 矛盾协调方式:契约各方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协调。
②新古典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关心契约关系的持续,并且认识到契约的不完全性和日后调整的必要。
b. 矛盾协调方式: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谋求内部协商解决,如果解决小了再诉诸法律,强调建立一种包括第三方裁决在内的规制结构。
c. 契约典型特征:契约策划时即留有余地; 无论是留有余地还是力求严格筹划,契约筹划者所使用的程序和技术本身可变范围就很大,导致契约具有灵活性。
③关系型契约关系
a. 契约方关注点:强调专业化合作及其长期关系的维持,契约当事人都愿意建立一种规制结构来对契约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b. 矛盾协调方式:各方通过契约及背后的权威规定各自的行为规范,实现一定的利益规制和行为协调。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如表所示。
表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
4. 农业劳动转移的主要理论模式有哪些?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刘易斯模式
主要内容: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农村城市二元经济结构
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剩余劳动力是指虽然出工出力,但是并不增加产量,其边际产量很低,低到接近零甚至负数的劳动力。
③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只要农业剩余劳动力继续存在而又无人为障碍,农业剩余劳动力将由农村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
④城市不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用于扩大再生产
城市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用于进一步扩大资本,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
⑤工业部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得到改造
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农业部门中,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逐步提高,使农业劳动报酬的水平将逐步与工业工资水平接近,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兀经济结构的痕迹慢慢消失。
(2)拉尼斯一费模式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