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安大学物流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物分离
【答案】“商”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物”即“物流”,即马克思讲的“实际流通”,是商品实体的流通。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即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它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
2. 物流场
【答案】物流场,指物流中心所能够展开物流活动的时空范围。物流场由两大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场空间域,即物流中心能够组织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二是场时间域,即物流中心所能组织物流活动的时间限度。
3. 储存
【答案】商品储存是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保管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之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的场所的活动。
二、简答题
4. 循环物流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循环物流系统在具备了一般物流系统的特性基础上,还具备自身的特性。
(1)循环物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过程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与影响,若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与净化能力一致,则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资源就处于循环利用之中,此时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为“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即为“循环型社会”。循环物流系统的定义决定了其就是支撑“循环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人工生态系统,一方面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减少向自然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
(2)循环物流系统是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物流系统的有机整合。
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有机整合,是系统的整合性在循环物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循环物流系统与一般物流系统的根本区别“有机整合”并非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简单相加,而是强调通过改造物流系统,将原本互相割裂、独立运行的商品物流过程与废弃物物流过程合为一体,由同一物流系统共同承担,通过解决二者的割裂性问题,促进资源循环的实现,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3)循环物流系统扩展了物流活动的范围
与一般的物流系统相比,循环物流系统延伸了物流活动的范围。
①客体的角度
一般的物流系统大多侧重于研究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以服务消费为目标的客体,而循环物流系统包括的客体有两种:a. 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以服务消费为目标的客体;b. 消费者不需要的物品,是物流过程中形成的衍生物。衍生物分为两类:a. 直接衍生物,主要指物流活动直接造成的废旧物品和退货,包括旧物品、报废物品、破碎物品、损坏物品、汽车尾气污染物等;b. 间接衍生物,主要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间接形成的衍生物,例如库存管理,库存数量如果少,虽然节约了库存费用,但因此产生较多的运输次数,增加了对运输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载体的角度
传统的单向物流系统一般侧重于研究承载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物品的载体,例如汽车、商品仓库等。而循环物流系统的载体除此之外,还包括运输废弃物的专用车辆、针对回收品功能进行测试的专用设备等。因而,循环物流系统的载体范围更广。
③流向的角度
一般的物流系统大多仅研究商品物流,或是单纯的废弃物物流。而循环物流系统有两种流向渠道:a. 客体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途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物流流向的主渠道,称为正向物流或动脉物流;b. 合理处置物流衍生物所产生的物流流向渠道,如回收、分拣、净化、提纯、再加工、再利用等,其流动的方向与前者相反,故称为逆向物流或静脉物流。
④功能的角度
循环物流系统的功能除了具备物流系统的功能之外,还具备如下功能:
a. 回收功能。循环物流系统的回收功能是指将顾客所持有的产品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产业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如来自顾客的产品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零售商。
b. 检测与分类功能。循环物流系统的检测与分类功能是指对回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产品和各零部件的性能进行分类处理。
c. 再加工功能。循环物流系统的再加工功能是指对回收产品或分拆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恢复其价值。例如,对于使用过的包装材料,一般需要经过再次加工维护后才能重新利用,这种再加工功能一般可以由包装回收商来完成。
d. 报废处理功能。循环物流系统的报废处理功能是指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品或零部件,通过机械处理、地下掩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考虑到环境效益,循环物流系统的报废处理功能应以机械处理方式为主。
(4)循环物流系统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物流系统
循环物流系统通过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可以全面监测各种物质资源的流量与流向;准确把握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与使用特性,将其对物质资源使用及其管理的各项要求,具体传递给经济系统的相应环节。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不仅限于物流各项活动带
来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带来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以及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现有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财富的目的。同时,通过物流系统还可以发现社会经济中阻碍、制约循环经济实现的深层次问题,为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循环物流系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担负着有效地抑制社会的天然物质资源的过量开采、低效使用、大量废弃物和维护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目的。因此,通过对循环物流系统的协调与优化,可以正确指导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的物资资源使用和废弃,对不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物流系统采取特殊手段,中断其原材料(或产品)的来源,禁止其产品(废弃物)的流出,以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实现。
5. 根据你的认识,应如何对物流进行合理的分类?
【答案】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将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这样,既能把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区分开来,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环节的物流进行统一起来,把握物流的整体性,系统的研究物流活动。
(1)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2)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3)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4)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5)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6. 阐述我国物流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案】《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4), 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是中国迄今为止最综合的物流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1)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①调整现行行政管理方式
a. 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b. 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改革民航货运销售代理审批制度,由民航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对危险品等特种货物的运输代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②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
a. 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