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民国时期专门维护商人各自行业利益的法定组织是( )
A. 行会
B. 商会
C. 会馆
D. 同业公会
【答案】D
【解析】同业公会为民国时期依法成立的工商业者的同业组织。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后,所有的城市工商同业组织都改成同业公会。
2. 1927年11月,( )农民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A. 海陆丰
B. 井冈山
C. 赣南
D. 百色
【答案】A
【解析】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一项重要决议:《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决议指出:“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11月上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更明确提出:国民党“己经完全变成白色恐怖的
,在现在革命阶段中,旗帜”“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口号的改变。11月,海陆丰农民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此后近十年当中,中国革命一直在苏维埃的旗帜下进行。
3. 建国初期,为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人民政府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A. 完成土地革命
B. 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C. 稳定金融和物价
D.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答案】C
【解析】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物资缺乏,财政困难,国营经济力量薄弱等因素,物价上涨,人民币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为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必须打击金融投机、稳定市场物价。
4.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影响有( )。
①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②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③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根源
④直接促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发动主要是经济领域盲目求快、急于求成错误思想的促使,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并没有直接促使这一进程。
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的方法是( )。
A. 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B. 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公式
C. 采用批评——教育——团结的公式
D. 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答案】A
【解析】“团结——批评——团结”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针和方法,由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
6. 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
A. 五卅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新文化运动没有同工农运动结合,而是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初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后期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体,并发展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也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五卅运动后,革命风暴扩展到全国。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济南、徐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示威或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的
暴行。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加入斗争的行列。全国投入到这场斗争的群众约达1200万人。这是“五四”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7.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长沙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大捷
【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8.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首要目的是( )。
A. 争取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B. 揭露美蒋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
C. 尽力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D. 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答案】B
【解析】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这是为内战争取准备时问,如若毛泽东不来,则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蒋反动派的假和平的阴谋,是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首要目的。
9.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 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 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 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答案】D
【解析】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