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二).. 14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三).. 28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四).. 40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3中国近现代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五).. 51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关北洋军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

B.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

C. 代表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

D. 建立者是袁世凯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只是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2. 八届十中全会对邓子恢等人提倡建立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进行错误批判,并将其称之为( )。

A. 翻案风

B. 单干风

C. 黑暗风

D. 共产风

【答案】B

【解析】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会议根据毛泽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的讲话,批判了所谓“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把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对1960年以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形势所作出的实事求是的估计,说成是只讲“黑暗”、不讲“光明”的“黑暗风”,是右倾机会主义;把有些地区为了反对平均主义而采取的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和邓子恢等支持这种责任制的意见,视为刮“单干风”(中共中央已于1982年为邓子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把彭德怀为了澄清1959年庐山会议上强加于他的右倾机会恢正式平反)

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名,按照党的组织原则,给中共中央、毛泽东写信申诉和为受错误处分的干部平反,视为“翻案风”、“平反风”,是对1959年反右倾的“一风吹”。

3.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日本

【答案】A

【解析】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 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4. 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外争国权”则是对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强烈反抗,具有反帝性质。“内惩国贼”是为了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将斗争的矛头进一步指向段祺瑞政府,表现了与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精神,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5. “欲悲闻鬼叫,我哭犲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首诗反映了( )。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五运动”的主流方向

②人们反对“四人帮”的情绪

③人们支持党中央对“四人帮”的正确处理

④在清明节悼念周恩来总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这四句诗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诗句反映了“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6年4月5日发生的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否定文革的全国性的群众抗议运动)的主流方向。

6. 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

A. 《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

B. 《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C. 《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 《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7.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 )。

A.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B. 统一全国大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C. 整党建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

D. 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8.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 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 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 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答案】D

【解析】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9. 1950年,出席联合国会议并冲破美国阻挠,在联合国大会上控诉美国侵略台湾的中国代表团代表是( )。

A. 乔冠华

B. 周恩来

C. 伍修权

D. 王稼祥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