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33行政管理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2.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这一定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来的,科斯定理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科斯第一定理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界定的重要性并不影响效率,即不管如何界定产权,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处十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科斯第二定理是: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交易效率,由此揭示了界定产权的重要性。

3.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公共政策的调研、制定、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4. 辞职

【答案】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自愿申请辞去现任公务员职务,终止与行政机关任用关系的制度。辞职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完全出于公务员本人意愿的自主行为。公务员辞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在三个月内予以审批,审批期间,申请人不得擅自离职。国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国家公务员三至五年的最低服务年限,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辞职。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国家公务

员,不得辞职。公务员辞职后,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的身份。

5. 放松管制

【答案】放松管制是指里根政府推行的一项放松或解除国家对市场各类管制的改革。放松管制是相对于管制而言的。管制包括国家以各种经济、社会法规形式存在的规制,如国家垄断、国家干预等。放松管制的目的在于限制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让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做法是撤消和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鼓励企业竟争和兼并。放松管制的要义不仅仅在于“去国有化”,而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放松管制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里根执政的十多年间,美国经济迅速好转,1983年底开始了连续6年的高速增长。

二、简答题

6. 简述现代行政精神。

【答案】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主动进取。对政府而言,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在现代条件下,政府主动进取,有效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己经成为衡量政府优劣的一个基本标志。因此,各国政府无不将此作为一个施政标准,并在实践中努力贯彻。

(2)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的价值取向,即效率与效果。

(3)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对要使国富民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发展。因此,成功的政府无不强调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创新发展奉为政府乃至国家、民族的基本精神。

7. 简述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其形式。

【答案】(1)社会舆论。是一种广泛的权力,是一种并列于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的“第四权力”。这种权力虽不是正式的权力,却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国家行为构成直接的制约,即“舆论控制”。

(2)公民批评。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是载入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监督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公民批评是主人对公仆的监督,也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体现。

(3)公民投票(公民公决)。指由全国公民(主要指选民)用直接投票的办法来通过或批准

某项法律,或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4)压力集团。作为一种基本权利,集会、结社自由同样受法律保障。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现代国家不但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而且有集会、结社自由。

(5)地方自治制度。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意愿,独立处理内部各项事务,实行自主管理。某些国家规定,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由地方自治体所属居民直接选举行政长官,组成地方自治政府。

8. 简述行政诉讼制度的通则。

【答案】行政诉讼制度是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列的三大诉讼制度之一。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使用以下通则:

①回避制度。极可能影响公正解决行政纠纷的审理人员都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要求。

②公开制度。为保证当事人的平等地位,除适用国家保密条例外,行政诉讼审理应当公开。 ③辩论制度。当事人有权在受理机关主持下,就争议的真实性和其他问题,陈述己见,洁问盘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时效制度。规定有效追诉期和有效上诉期,超过期限即为自动放弃。

⑤律师制度。当事人均有权根据法律规定聘请辩护律师或自辩。

9. 简述财政政策的分类和产生效果。

【答案】目前尽管世界各国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1)①根据则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则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则政政策

a.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那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为税收的自动变化和政府的转移支付。

b.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那些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

②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将其分为扩展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a.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扩大投资性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b.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c. 均衡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指为一种保持财政平衡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对比关系对社会总需求保持中性关系,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性效应。

(2)财政政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