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等学校价值观及其演变

关键词:价值观;高等学校;演变

  摘要

国内高等学校价值观研究存在内涵窄化,而高等教育价值观阐述却过于思辨和理论层次宏大,无法对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直接指导等问题,本论文将深化与发展高等学校价值观内涵,探讨其与高等学校实践的关系,从而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直接指导。高等教育价值观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其中,高等学校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也是中观层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而高等学校价值观的演变将是本论文重点论述内容,即主要通过论述中观层面的世界高等学校体系中高等学校实践及其价值观演变和微观层面的高等学校个案——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及其价值观演变来总结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的规律和对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启示。 首先,本论文阐述了高等学校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分类,高等学校价值观与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学校实践观的关系。高等学校价值观与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对高等教育实践分别提供直接和间接指导,同时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学校价值观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高等学校实践观与高等学校价值观同属于高等学校观念文化范畴,其中高等学校实践观是人们对各种具体的高等学校实践活动的看法或观念,包括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权力观、治理观等;而高等学校价值观对高等学校实践观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高校实践观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在上述高等学校价值观与高等学校实践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方法,以高等学校实践观为依据从日常的实践活动和高等学校职能中抽取体现高等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元素,作为考察高等学校价值观的依据。 其次,以体现高等学校价值观的实践元素为依据,从高等教育发展史角度考察高等学校价值观的演变,进而总结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的规律。由此,本论文在实践元素基础上总结了欧洲中世纪大学时期、近代高等教育时期和现代高等教育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特点,接着从上述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抽取典型性高等学校对其实践元素进行具体分析。抽取的具先锋性代表的典型性学校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学院、柏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乔利埃特初级学院,分析它们在高等学校实践上发生的变化,进而总结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的规律。总结的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规律有三点,一是高等学校外在价值观与内在价值观共同作用,影响高等学校实践发展;二是高等学校实践是高等学校价值导向下高等学校实践发展连续体;三是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呈现“钟摆现象”。 再次,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微观层面,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MIT从建校到现今的实践发展变化,分析其价值观演变,并对现阶段与MIT同属马萨诸塞州的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波士顿校区和邦克山社区学院在各自追求的价值理念上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最后,在总结世界高等学校实践及其价值观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反思高等学校价值观演变对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