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计算题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供给函数为Q s =-10+5P。

(1)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 ,并作出几何图形。

d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60-5P。求出相应

的均衡价格P c 和均衡数量Q c ,并作出几何图形。

d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5+5P。求出相应的

均衡价格P c 和均衡数量Q c ,并作出几何图形。

,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4)利用(1)、(2)和(3)

,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5)利用(1)、(2)和(3)

d s 【答案】(1)将需求函数Q =50-5P和供给函数Q =-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50-5P=-10=5P

解得:P e =6。

d 将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Q =50-5P,解得均衡数量:Q e =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分别为P e =6,Q e =20。几何图形如图所示。

供求均衡

d s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60-5P和原供给函数Q =-10+5P代入

d s 均衡条件Q =Q,有:

60-5P=-10+5P

解得:P e =7。

d 将均衡价格P e =7代入需求函数Q =60-5P,解得均衡数量:Q e =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 =7,Q e =25。几何图形如图所示。

(2)需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s d d s (3)据题意可知新的供给函数为Q =-5+5P,将其与原需求函数Q =50-5P代入均衡条件Q =Q,

可得

50-5P=-5+5P

解得:均衡价格P e =5.5,均衡数量Q e =22.5,几何图形如图所示。

(3)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4)①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

s d 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10+5P和需求函数Q =50-5P表

示,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P e =6,且当P e =6时,有; 同时,均衡数量为g=20,且当C=20时,有

(i=1, 2)都得到了体现。

②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中,由均衡点E 1变动到均衡点E 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 1和E 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

。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两图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

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f 。

总之,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2. 试画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案】下图是一幅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由该图可分析得到关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1)TC 曲线、TVC 曲线和MC 曲线由于,所以,MC 曲线的U 形特征便决定了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和形状,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在图中,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 曲线逐渐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 曲线和TV 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

(2)AC 曲线和MC 曲线

U 形的AC 曲线与U 形的M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D 。在A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 点以前,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下方; 在A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 点以后,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上方。边际成本MC 要比平均成本AC 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的变动。

(3)A VC 曲线和MC 曲线

U 形的A VC ,曲线与U 形的M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在AV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 点以前,MC 曲线在AVC ,曲线之下; 在A V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 点以后,MC

曲线在A VC ,曲线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 VC ,曲线的变动。

A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D (AC 曲线的最低点)与A V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F (A VC 曲线的最低点)相比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 曲线的最低点D 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F 。

(4)TFC 曲线和AFC 曲线

由于总固定成本TFC 是一个常数,且,所以,TFC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不变的TFC 值。

于,所以,AFC 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而且,又由

,所以在每一个产量上的AC 曲线和A VC 曲线之间垂直即离等于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