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12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22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30
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881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38
一、判断题
1.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成熟度高的下属应该采取低工作低关系。(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成熟时,由于下属既有能力又愿意承担工作、担负责任,因此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此时可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二、名词解释题
2. 系统、系统的概念
【答案】(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①系统是由一此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此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②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
③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礁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相关性; ⑤环境适应性。
3.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组织中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经营业绩。因而,必须定期对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的主要日的包括以下方面:①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③促进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4. 劳动关系
【答案】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有抽象的劳动关系和具体的劳动关系之分。抽象的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所言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具体的劳动关系。
5. 行为定位计分法
【答案】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 , BARS )又称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由美国学者史密斯(P .C.Smith )和德尔(L.Kendall )于六十年代提出。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计分的考评办法。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行为定位计分法的步骤包括:①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②建立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 ③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做出重新分配,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④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⑤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6. 有效沟通
【答案】有效沟通是指组织能够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坚持以下原则:①正确对待沟通; ②运用反馈机制; ③力求表达清楚; ④能够积极倾听; ⑤拓宽沟通渠道; ⑥加强平行沟通。
三、论述题
7.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说明,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做为向导,以保证管理工作遵循相应的规律进行。而管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灵活应用,也就是说管理要讲究艺术化,灵活、多变地组合各种管理技巧和工具能把死板的管理知识与千变万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知识更具实用J 险。
仅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不同于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的特殊条件,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要求:
(1)对管理者的知识要求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体的说,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美学、社会科学、逻辑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它们是形成一般能力的基础。
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与管理或组织的日标任务有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管理者可以不是专家,但必须是内行,在一个组织中外行的管理者领导内行的工作人员注定是要失败的。
③管理科学知识。指管理者通过学习管理学所掌握的专门的管理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管理学原理之外,还包括许多专门的管理理论,如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事管理学、领导科学、战略管理、人才学等,都是当代广义管理学的内容。管理者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的管理学知识架构。对十一个管理者来说,要具备以上知识,除了理论学习这一途径外,还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
(2)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很多管理学家认为,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又比能力重要。管理者就是管理人才,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只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较高的素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
①管理者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任何社会都会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②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很艰辛的实践活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管理者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管理活动不只是一种脑力劳动,还是一种体力劳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健康的体质与充沛的精力是不可或缺的。
(3)管理者的性格要求
管理者是要与人打交道的,因而人际技能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个人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的社会实践虽然对其发展有影响,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它。如果两个人具有同样高的智商,那么,具有外向型性格、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更容易成为高层管理者,而比较内向的人容易选择科学研究工作。虽然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影响,但是通过后天的实践仍然是可以改变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着重培养管理中所需要而自己又缺乏的东西,具体来看,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从三个力面来培养自己的性格:一是培养自己的计划性、组织性、自觉性; _是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三是培养自己镇静自若、当机立断、勇敢无畏的性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