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关于讲学稿教学模式实践和意义分析——以深圳公明实验学校为例

关键词:教学模式讲学稿 建构主义 语言能力

  摘要

伴随着教育部中学新课改标准的实施,一种新的的教学模式讲学稿模式在苏州东庐中学出现了。自2000年至今,越来越多的中学已经开始采用讲学稿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在这种模式下,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与之前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讲学稿模式特别强调学生预习环节,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讲学稿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受到中学师生的共同重视和欢迎。为在我国中学认真贯彻从实际课改标性转变的具体标准,起了作用。作者2011年在深圳公明实验中学教学实习期间,也参与其中,同时也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本文就是作者研究的体现。讲学稿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本文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理论知识回顾,提出讲学稿实施科学性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第三部分是介绍讲学稿教学模式。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讲学稿的产生,编订实施的要求,原则,过程。基本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其次分析了讲学稿模式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介绍了公明实验学校初中英语讲学稿的调查研究。作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法,图表分析等方法,对公明实验学校八年级及九年级初中英语讲学稿的的设计,实施,反馈环节做了相关的研究。对公明实验学校使用情况作了数据分析和研究。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指出讲学稿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对公明实验学校初中英语讲学稿教学模式的相关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