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能源学院826物理化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问答题

1. 在

溶液中滴加

溶液可制备

溶胶。分别写出

溶液过量,

溶液过量时的胶团结构表示式。 【答案】过量物质即为稳定剂。 (1)

为稳定剂,溶液选择性的吸收

则胶团的结构式为

(2)溶胶选择性吸收

离子而带负电,则胶团的结构式为

2. 在

的稀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和为稳定剂,

溶胶。已知选择性吸收

能解离成和试写出胶

团的结构,比较电解质

【答案】由题意可知,

对该溶胶聚沉能力大小。

则胶团结构式为

溶胶粒子带负电荷,所以对其起聚沉作用的是外加电解质的正离子。根据舒尔策一哈迪

价数规则,反粒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所以 能力的顺序是

3. 试用T-S 图推导卡诺循环热机效率

【答案】卡诺循环的T-S 图如图所示

等温膨胀过程中,

系统吸热为

的总功,故热机效率为

等温压缩过程中,

系统放热为

之和等于系统所做

绝热过程中,系统与环境没有热交换,故

三种电解质对

溶胶的聚沉

分别为高、低温热源的温度)。

4. 简要回答(1)溶胶的

【答案】(1)

电位的定义;(2)去乳化(破乳)的方法。

电位,也称电动电位,是胶体粒子滑动面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2)去乳化的方法有:

①加入不能形成牢固膜的表面活性物质; ②加入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③加入类型相反的乳化剂; ④加热或加电解质;

⑤物理方法,如通高压电电泳、离心分离等。

5. 物系的是否有可能大于

【答案】有可能。根据下,

>0,故

总大于

的关系式:

一般情况

但有些系统如液体水在0°C 至3.98°C 其密度随温度的增

加反而增大,即

此时

6. Ar 和CO 分子有几个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请写出这两种分子在室温下以基态为能量零点的配分函数

【答案】

在求算这些配分函数时,需要哪些有关

和CO 分子的数据?

是单原子分子,有3个平动自由度,无转动和振动自由度。

求算配分函数时,只需要知道粒子的振动几乎全部处于基态。

计算配分函数时,需知C 、O 相对原子质量,及由光谱数据得到的转动惯量I (或分子中C 与O 两原子间的距离)。

7. 不论孤立(隔离)系统内部发生什么变化,系统的热力学能和熵总是不变, 是否正确?

【答案】

①对热力学能此说法正确。因为

的相对原子质量。

CO 是异核线性分子,有3个平动、2个转动和1个振动自由度。室温时,振动能级不开放,

而热和功是能量传递的两种不同形式,

而隔离系统与环境既无物质传递,又无能量传递,所以热力学能不变。②对熵不正确,

因为

为自发过程,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8. 对于只用两个热力学量描述的封闭系统,其p —V 图上任意两条恒温可逆线都不可能相交。这一说法对否?

【答案】对,如果两条线相交,那么两条线具有相同的温度,因而除交点外,同一压力P 时,系统就有两个不同的体积。此时T ,P 都固定,与只用两个独立变量描述系统的假设矛盾。

9.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如下式:

当确定该反应动力学方程时,需要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根据该反应的特点,采用何种物理方法测定较好,并简述理由。

【答案】采用电导率法较好。

体系的电导率等于且由于

是非电解质。反应前,体系的电导率等于

溶液的电导率;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电导率;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等于两种电解质电导率之和,代替,体系中电导率逐渐减小。稀溶液范围内,电导率与浓度成正比关系,

因此可通过测体系电导率的变化,得到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数据。

10.将的油酸在水中乳化为半径为的小液滴,构成乳状液,系统增加界面面积于不稳定状态。若此时再加入一定体积的液所起的作用。(已知油酸与水的界面张力为力降低到

皂液就可使乳状液变为相对稳定的状态,试分析皂

加入皂液后可使油酸与水的界面张

【答案】乳化剂稳定乳状液的原因包括:①形成扩散双电层,使液滴间产生静电排斥力;@形成牢固的定向楔界面;③降低界面张力等。

在油酸与水形成的乳状液中皂液的稳定作用主要原因是:,

①皂液作为表面活性剂,将乳化后的油酸液滴包围起来。皂分子的憎水基团与油酸分子接触,亲水基团朝向 水分子而产生静电和空间排斥力、极性基团的溶剂化层产生的斥力。静电力和斥力阻止了高度分散的小油酸液滴 重新聚集成大液滴。

②加入皂液后,

油酸与水的界面张力从面自由能,也即降低了界面张力。

降低到

降低了系统的界

二、计算题

11.已知在300K 时,

某理想气体双原子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的配分函数分别为

(玻尔兹曼常数

试求:①处于②求分子的配分函数^

【答案】①由玻耳兹曼分布函数可知,处于题设平动能级上的分子所占分数

和平动能级上的分子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