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826物理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问答题

1. (1)何为理想液态混合物?

(2)写出理想液态混合物中B 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3)利用上述化学势表达式推导出物质的量分别为na 、nt 的物质B 、C 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A&G表达式。

【答案】(1)各组分在全部组成范围内均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液态混合物,是为理想液态混合物。

(2)(3)

2. 一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为的概率之比,并对结果加以说明。

【答案】因为

且能级是非简并的,由玻耳兹曼分布方式可知,

说明一般温度下,一维谐振子基本上处于基态,不容易激发。

3.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为气相反应:

生产中往往向系统中添加惰性组分【答案】根据

项减小,为了维持K 不变,

的平衡含量。

4. 有一金溶胶,先加明胶溶液再加

这是为什么? 该反应中

加入惰性气体,

增大

且知

求该振子处于第一激发态与处于基态

应増大,即反应向右移动,可以提高

溶液,或先加溶液再加明胶溶液,其结果是否相同?

为电解质,明胶则可作稳定剂抑

胶体被破坏,发生聚沉

【答案】实验结果是不同的。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使分散的单 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发生聚沉。而制胶体聚沉。所以先加明胶可保护溶胶在加入后的胶体不可复原,再加明胶仍为聚沉状态。

时不聚沉;若先加

5. 己知400K 下,双原子分子AB 的以基态能级作为能量零点的配分函数态能级上的粒子数

与总分子数N 之比值。

【答案】依据玻耳兹曼分布规律

6. 1mol 始态为

求分布在基

的水,在一体积合适的真空玻璃瓶中蒸发,最终成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

又认为始态与终态的温度、压力都没变,所

某同学根据公式dG=Vdp-SdT算得该过程的

以得出“上述过程为可逆过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结论? 为什么?

【答案】该结论不正确。因为吉布斯函数判据的应用条件是:①封闭体系,组成恒定,且不作非体积功。②组成可变,不作非体积功,且为可逆过程。而在上述过程中,并不满足该公式的使用条件,所以不能应用dG=VdP-SdT, 自然也就不能得到“为可逆过程”的结论。

7. 为什么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答案】催化剂与反应物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表观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它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所以从热力学上看,催化剂的存在与否不会改变反应系统的始末状态,也就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

8. 简述Tyndall 现象。

【答案】

现象是胶体对光的散射现象。若令一束会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可以看

小于入射光波长而发生光散射作用而

到在溶胶中有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 效应。Tyndall 效应是判别溶胶与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Tyndall 效应是因为溶胶粒子直径

引起的。Tyndall 效应的另一特点是,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光柱有不同的颜色。譬如溶胶,在光透过的方向观察,呈浅红色;而在与光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则呈淡蓝色。

9. 丁铎尔效应的实质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答案】在暗室中,将一束经过聚集的光线投射到胶体系统上,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称为丁泽尔效应。丁泽尔效应的实质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可见光的波长在

的范围内,而一般胶体粒子的尺寸为

当可见光投射到胶体系统时,

如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现象,产生丁泽尔效应。

10.写出平动、振动和转动配分函数的计算式。

【答案】

二、计算题

11.

计算

和NO 分子在300K 时的转动配分函数

査表知

说明这个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有没有

(2)

査表知

(3)NO :查表知

12.已知甲苯的摩尔质量为

苯的摩尔质量为

平衡。求:

(1)

时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气压;

(2)平衡时液相和气相的组成;

(3)由两组分物质形成该理想液态混合物时的混合焓和混合熵? 【答案】(1)由克-克方程

同理

(2)由拉乌尔定律得:

(3)

量纲(所需数据査表)?

【答案】(1)

正常沸点为

平均摩尔汽化焓为

下达气液

正常沸点为353. 15K,

平均摩尔汽化焓为

有一含苯100g 和甲苯200g 的理想液态混合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