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学803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

,而是人所处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

的社会使然。

2.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4. 社会进化论

【答案】社会进化论是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有机体是相似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延续,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5.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J 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

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寨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日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6. 初级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7.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8.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一,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己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10.什么是社会制度? 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案】(1)社会制度的基本含义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社会制度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系统组成的综合体。这些要素系统包括五个方面:①规范系统; ②策略系统; ③知识系统; ④组织系统; ⑤设备系统。

①规范系统

规范系统是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在社会学中,可以将规范理解为权利安排与行动准则的总和。

a. 权利安排决定的是在社会制度框架中社会成员进行社会行动的基本权利,也即责任和义务的分割,往往涉及的是制度中的社会成员如何利用制度框架中的资源来实现其行动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权利安排既可能是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可能是以各种非正式方式出现的习惯。只要这些习惯涉及人们在社会行动中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的界定,就属于权利安排。

b. 所谓行动准则,一般是指社会行动者能够以话语方式表达的对行动进程的规定,往往涉及行动者在说明行动的理由、过程、结果时应遵循的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确定方式。比较而言,权利安排与社会成员行动前的决策或策划有关,而行动准则与社会成员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对行动的过程和对行动的说明有关。

②策略系统

制度规范本身并不能够决定社会成员的行动,不论是权利安排,还是行动准则,实际的行动进程都要取决十社会成员的策略。社会行动就并不是一个固守规则的过程,而是要通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来展开,这也就是一个随机运用策略的过程。一个社会制度的运作,是社会成员在权利安排的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行动的过程。

③知识系统

实际上,制度在运行时必须依赖由各种可以言传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系统。一个社会成员对行动准则及与其他行动者的权利划分、对各种制度运行的微观策略、对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