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自主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生物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近年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领域的重视,成为国内外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国内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并不统一,至今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学习者离开学校以后能继续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三年级以后可就学习的某一方面进行自主性教育了,进入初中后,即可全方位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作笔记、拟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较差,不同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在高中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华县咸林中学高二两个普通班(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基本相当)作为实验对象,以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10月第一版]教材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为实验内容,采用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按照“民主和谐、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基本原则,构建了一种适合于中学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接受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学后讲"。即把学生的“已有发展区”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只在学生完成“最近发展区”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模式基本操作分为激发动机→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教学→反馈评价五个环节:   激发动机。在进行实验章节教学前我印发了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环境问题材料,如:人类环境新世纪面临严峻挑战、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温室效应,酸雨成因)、基因污染、种子库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第二阶段实验中,提前告知每节课的知识学习目标使学生目标明,方向清,产生学习动机。   个人自学。在此环节我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自学作出提示,自学提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学提示包括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等。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自学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或在书上作批注。   小组合作。我根据实验班学生人数多,教室空间小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因素,适当调整学生座位。在实验阶段,以调整后的座位前后四人为一组,基本达到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分组标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教学。在此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述己见,摒弃那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精讲,拓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精讲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把疑问消除在课堂内。   反馈评价。这一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及时反馈,积极评价。如组织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掌握;组织综合练习,使学生巩固和强化知识,形成技能,并初步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组织评价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   该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效果明显,具体表现为: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了明显提高。如在调查问卷中发现“现在上生物课感到时间过得很快”的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44%,实验后为72.1%:“在生物学习中遇到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的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48%,实验后为66.2%;“认为生物学知识重要”的人数百分率从实验前为44%,实验后为6%……。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能学"、“想学”。在本实验中,由于教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对学生有很强的。“诱导效应”。动力和无形的压力激发起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进入自觉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亢奋状态,学习潜力容易充分发挥出来。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的学生在前测中占22.1%,后测中占82%;课后复习的学生在前测中占32%,后测中占58%;课后整理笔记的学生在前测中占16.7%,后测中占43%;学完一单元后,尝试检测自己的学生前测中占28.87%,后测中占52%;在课堂中还需要老师讲授方法的学生在前测中占87.8%,后测中占42%……这是因为自主课堂的学习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尤其在本实验的第二阶段,学生要想在课堂学习中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课下必须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写预习笔记、整理笔记、尝试检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选择并寻找一些适合于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学法指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很快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③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如“希望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的学生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59%,实验后为77%;“在生物课中认为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的学生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37.9%,实验后为66.7%;“在目前生物课上,当与同学或老师有不同的观点敢于发表的”学生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7.6%,实验后为48.5%;“课后总能说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的学生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12.1%,实验后为53.O%;“课后说不清楚课堂所学的内容”的学生人数百分率实验前为18.2%,实验后为O……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有其特有的运行动力和前提,它的动力来自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带着对课本、对教师的挑战来到课堂,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这种求知欲特别是表现欲是传统课堂所缺乏的。课堂教学也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样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对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是高质量的学习课堂。④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呈多元化趋势。在实验前大多数学生只认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实验后发展为更注重同学对自己、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希望评价多元化。这是因为“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把科学知识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也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它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⑤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单元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66.48分和65.5O分,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单元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3.24分和66.45分,出现了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多元化的自身评价作保障,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模式较传 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达到学会学习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自主学习模式,使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教学中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