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应用统计432统计学[专业硕士]之统计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条形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①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 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③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2)联系
两者都是用矩形表示数据分布情况;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度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 解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含义。
【答案】总体分布就是总体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假设X 为总体随机变量,那么总体分布就是指X 的分布。很显然,同一变量不同的总体或同一总体不同的变量,其分布是不同的。
样本分布就是样本中所有个体关于某个变量(标志)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假设x 为总体随机变量X 在样本 中的体现,那么样本分布就是指x 的分布,或者说是关于《个观测值的分布。同样,同一变量不同的样本或同一 样本不同的变量,其分布是不同的。
一般意义上说,抽样分布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对应的概率组 成。如果说样本分布是关于样本观测值的分布,那么抽样分布则是关于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而样本统计量是由样 本观测值计算而来的。具体地说,抽样分布就是从容量为W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时,所有可能的样本 统计量所形成的分布。假设从容量为W 的有限总体中最多可以抽取m 个容量为n 的不同样本,那么把所有m 个样本统计值形成频率分布,就是抽样分布。可以说,抽样分布是研宄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桥梁。
3.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主要依据的是:小概率事件原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要叙述你对假设检验的理解和检验步骤。
【答案】同意。
假设检验所遵循的推断依据是统计中的“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例如,在10000件的产品中,如果只有1件是次品,那么可以得知,在一次试验中随机抽取1件次品的概率就为此概率是非常小的。或者是说,在一次随机抽样试验中,次品几
乎是不会被抽到的。反过来,如果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取1件,恰好是次品,我们就可以断定,该次品率应该不是很小的,否则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能抽到次品。从而,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否认产品的次品率是很低的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为:第一,对所考察总体的分布形式或总体的某些未知参数做出某些假设,称之为原假设。第二,根据检验对象构造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该检验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第三,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根据抽样分布得出原假设成立时的临界值,由临界值构造拒绝域和接受域。第四,由所抽取的样本资料计算样本统计量的取值,并将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从而对所提出的原假设做出接受还是拒绝的统计判断。
假设检验就是利用样本中所蕴含的信息对事先假设的总体情况做出推断。假设检验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在一定的统计概率下支持这种判断。
4. 在什么条件下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效果比较好?
【答案】当样本量n 越来越大时,二项分布越来越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时,二项随机变量的直方图的形状接近正态分布的图形形状。即使对于小样本,当
然相当好,此时随机变量X 的分布是相对于其平均值
大于或等于5时,近似的效果就相当好。
5. 简述季节指数的计算步骤。
【答案】以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为例,计算季节指数的基本步骤为:
,(1)计算移动平均值(如果是季度数据采用4项移动平均,月份数据则采用12项移动平均)
并将其结果进行“中心化”处理,也就是将移动平均的结果再进行一次2项的移动平均,即得出“中心化移动平均值”
(2)计算移动平均的比值,也称为季节比率,即将序列的各观察值除以相应的中心化移动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出各比值的季度(或月份)平均值。
(3)季节指数调整。由于各季节指数的平均数应等于1或100%,若根据第2步计算的季节比率的平均值不等于1时,则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是:将第(2)步计算的每个季节比率的平均值除以它们的总平均值。
6. 中心极限定理。
【答案】设随机变量
令
则
时,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仍和都对称的。当p 趋于0或1时,二项分 只要当n 大到使布将呈现出偏态,但当n 变大时,这种偏斜就会消失。一般来说,相互独立(S 卩,对任意给定的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该分布存在有限的期望和方
差
也就是说,当n 趋于无穷大时,的分布趋向于标准正态分布
7. 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为什么我们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来进行检验呢?
【答案】在多元线性回归中,线性关系检验主要是检验因变量同多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在个自变量中,只要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F 检验就能通过,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都显著。回归系数检验则是对每个回归系数分别进行单独的检验,它主要用于检验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都显著。如果某个自变量没有通过检验,就意味着这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也许就没有必要将这个自变量放进回归模型中了。
8. 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则。
【答案】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 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 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 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 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
9. 简述系数、c 系数、系数的各自特点。
【答案】(1)相关系数是描述
式为:式中,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它的计算公《为列联表中的总频数,也即样本量。说系数适合
这个范围。
列联表的情况。C 系数的列联表,是因为对于
计算公式为:
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的系数可以控制在(2)列联相关系数又称列联系数,简称c 系数,主要用于大于
当列联表中的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系数c=0, 但它不可能大于1。c 系数的特点是,其可能的最大值依赖于列联表的行数和列数,且随着R 和C 的增大而增大。
(3)克莱默提出了 V 系数。V 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当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
果列联表中有一维为2,即
当两个变量完全相关时,所以V 的取值在之间。如则V 值就等于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