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性

【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出现负面外部性时,用于矫正或缓解外部性的努力和资源却微乎其微,比如空气或水污染,以极低的价格生产或消费过多的产品或服务。出现正面外部性时,为增强这种外部性而投入的努力却极小,如某公司从其他公司学到一种新的推销方式,将以极高的价格生产极少量的产品或服务。

保险中也存在负面外部性和正面外部性。最明显的保险负面外部性就是有人为了获取保险赔偿或给付,故意损害财产和谋害人命。这些破坏活动表现为社会的净福利损失,它也可以被看作经营保险业的一种“成本”。

2. 不存在的信息

【答案】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即不存在的信息。保险合同承诺的是未来的支付,它的价格是在生产成本(索赔和费用)未知的情况下厘定的。如果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小确定性。这种小确定性导致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风险。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犷社会的整体福利。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新颁法律和规章、消费者态度和偏好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增加了卖者和买者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行为呈现次优的状态。人们通过分散化经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3.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小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 商业保险

【答案】商业保险,又称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 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商业保险是一种营利性保险,是当代保险经济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保险的构成要素包括:专营机构、保险合同、保险利益、大数法则和保险基金。

5. 财产保险基本险

【答案】财产保险基本险是指以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的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财产所面临的基本风险责任的财产保险,它是团体火灾保险的主要险种之一。

根据我国现行财产保险基本险条款,该险种承担的保险责任如下:①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②雷击。指由雷电造成的灾害,包括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③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④飞行物体和空中运行物体的坠落。如果该项责任涉及到第三者的责任,则保险人可以先赔后追,即依法行使代位追偿权。⑤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遭受破坏,引起停电、停水、停气以及造成保险标的的直接损失,保险人亦予以负责。⑥必要且合理的施救费用。除上述责任外,其他均属于财产保险基本险的除外责任。

6. 保险交易行为监管

【答案】保险监管机构推动实施交易行为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为投保人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并保持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保险交易行为监管可以促进保险人、中介人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对消费者的保护。保险交易行为监管原则主要包括:诚实原则,熟练、认真和勤奋原则,审慎原则,向客户披露信息原则,向客户获取信息原则,客户利益原则,接受监管原则,投诉处理原则以及管理和控制原则等。

7. 费率策略

【答案】费率策略是保险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最活跃的策略,它与其他策略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费率策略包括如下几种:

(1)低价策略,是指以低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实行这种定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丁迅速占领保险市场或打开新险种的销路,更多地吸引保险资金。

(2)高价策略,是指以高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实行高价策略获得高额利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利用高价策略拒绝承保高风险项目,有利于自身经营的稳定。

(3)优惠价策略,是指保险企业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营销需要给投保人以折扣费率的策略。实行优惠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投保人大量投保、长期投保,并按时一缴付保险费和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等。

(4)差异价策略,包括地理差异价、险种差异价和竞争策略差异等。

8. 保险直接营销渠道

【答案】保险直接营销渠道,亦称直销制,是指保险企业利用支付薪金的业务人员向保险消费者直接提供各种保险商品的销售和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于实力雄厚、分支机构健全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不健全的时期,保险企业大都采用直销制进行保险市场营销。但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业务人员和分支机构进行保险市场营销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是不经济

的。无论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有多雄厚,都不可能建立一支足以包容整个保险市场的营销队伍,即使可能,庞大的工资支出和业务费用势必提高保险经营的成本。因此,在现代保险市场上,保险企业在依靠自身的业务人员进行直接营销的同时,更广泛地利用保险中介人进行间接营销。

二、简答题

9. 原《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划分应当报经保险陈督管理机构核准,2009年修订后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划分应当符合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这一变化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危险单位是指保险标的发生一次危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危险单位的划分具有以下特点:(1)危险单位的划分既重要又复杂,应根据不同的险别和保险标的来决定; (2)危险单位的划分关键是要和每次事故最大可能损失范围的估计联系起来考虑,而并不一定和保单份数相等同; (3)危险单位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危险单位的划分有时需要专业知识,再保险合同一般规定,如何划分危险单位由分出公司决定; (5)危险单位划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再保险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被保险人的利益,因而是再保险实务中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

根据法律条文的比较来看,相比原《保险法》,09年修订的《保险法》适当放松了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划分的监管,给予了保险公司划分危险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来自不同方面,对每一危险单位所形成的风险加以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在保险公司拥有更多自主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和风险管理需要划分相应的危险单位,对促进保险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0.由于物上代位权的取得是通过委付,请简述委付的成立条件。

【答案】委付是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推定全损时,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数予以赔付的行为。委付是被保险人放弃物权的法律行为,在海上保险中经常采用。委付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以保险标的推定全损为条件。委付包含由全额赔偿和保险标的全部权益的转让两项内容,因此,要求必须在保险标的推定全损时才能适用。

(2)必须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出。该条件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委付前,须提出委付申请。申请委付时,通常采用书面形式,即以委付书提出。委付书是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作推定全损索赔之前必须提交的文件,被保险人不向保险人提出委付,保险人对受损的保险标的只能按部分损失处理。另外,被保险人的委付申请要求在法定时间内提出。

(3)须就保险标的的全部提出要求。我国《海商法》规定:“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的,应当向保险人委付保险标的。”保险标的在发生推定全损时,通常标的本身不可拆分,因此委付应就整体的保险标的进行委付。

(4)须经保险人同意。委付是否成立和履行,还需要保险人的承诺。因为委付不仅是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进行了转移,也将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一切义务同时转移了。因此,保险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