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内的个体对自己行为有选择权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答案】F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设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感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感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2. 权变管理思想的关注核心是执行力。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权变管理思想的关注核心是应变能力,即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关于权变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如下:
(1)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S=fCL)F , E )在上式中,S 代表领导方式,L 代表领导者特征,F 代表追随者的特征,E 代表环境。即领导方式是关于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2)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3)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 )的评价。具体分为工作任务型的领导力一式(低LPC 型)和人际关系型的领导力一式(高LPC 型)。环境的好坏对领导的目标有重大影响。
3. 严格的控制,会使实际工作过程缺乏灵活性,极大地限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答案】T
控制常给被控制者带来某种不愉快,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过多的控制会对组织中的人造成伤害,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过多限制,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他们的首创精神,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热情的提高,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二、简答题
4. 人员配备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人员配备的原则主要包括:
(1)因事择人的原则
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申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材器使的原则
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人去进行,而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不同的工作。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在不断发展的,工作中的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在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认识也是不断全面、完善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5. 结合管理者的定义描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案】管理者是指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即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管理职能,取得预期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管理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包括:
(1)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指管理者的综观全局,把组织看做一个整体,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准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当今社会,决策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概念技能又是影响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拥有出色的概念技能,可以使管理者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 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 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对处于管理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影响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3)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要具体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技术技能与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切相关,在管理者技能层次结构中,属于最具体、最基本的技能。管理者越是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就越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工作,从而越能受到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所以,管理者都应当掌握技术技能; 但一般情况下,管理层次越低,越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训练下属或回答下属人员提出的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
6.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方式与下属成熟度应如何匹配?
【答案】情境领导理论(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 SLT ),又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科曼于1966年提出,并由美国管理学家保罗·赫塞(PaulHersey )和肯·布兰查德(KenBlanchard )加以发展的一个关注下属成熟度的权变领导理论。赫塞和布兰查德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而成熟度(readiness )是指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仟务的程度。
(1)情境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有效的领导风格,应该适应下属的“成熟程度”。情境领导理论是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元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二元理论提出了二维结构模型,即影响有效领导的两个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科曼又吸收了阿吉里斯的“成熟一不成熟”理论,加进了第三个因素,即下属的成熟程度。科曼认为,“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风格并不经常有效,而“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也不一定经常无效,都要视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从而建立了一种三因素(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成熟程度)的权变领导理论。
(2)领导方式与下属成熟度的匹配方式
赫塞和布兰查德把领导方式和员工的行为关系通过成熟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周期性的领导方式。当下属的成熟度水平不断提高时,领导者不但可以减少对活动的控制,而且还可以不断减少关系行为。
如下图所示,如果下属既无能力又不愿意承担一项任务(
令(告知); 如果下属没有能力但有意愿(
(,领导者需要提供清晰和具体的指),则领导者既要表现出高任务取向以弥补下属能力),则领导者)的缺乏,又要表现出高关系取向以使下属领会领导者的意图(推销); 如果下属有能力但无意愿)则领导者需要运用支持与参与风格(参与); 如果下属既有意愿又有能力(
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授权)。
具体的匹配方式如下:
①指导型(t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低关系)。领导者界定角色,明确告诉下属具体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②推销型(s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
③参与型(participating )领导(低任务一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
④授权型(dele}atin妇领导(低任务一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示性行为或支持性行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