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永乐宫三清殿

【答案】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的主体建筑,因殿内供奉二清神像而得名。它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份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问的中柱和后内柱。檐柱有生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五间及后檐当心间开门外,都用实墙封闭。斗一棋六铺作,为单抄双下昂(假昂),补间铺作除尽间施一朵外,余皆两朵。殿内壁画绘360值日神,线条生动流畅,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2. 华表

【答案】华表是古代一种柱形的标识性的建筑物,一般立在路口、大型建筑物、园林、宫室前面作为标志,立在陵寝前面的标识墓道,叫神道碑。

3. 文人园林

【答案】“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4. 形胜

【答案】“形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泛言之,相当于所谓“风景胜地”一类; 严格讲,则为风水术形势宗专用术语。形胜的要素有三:油位选址、坐北朝南和哭位排水。形胜思想强调山川环境,将城市选址、建设与地理环境的观察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的山川形势,并强调形与意的契合境界,对风水说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5. 自然式山水园林

【答案】自然式山水园林是以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山川为本原,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中国自占以来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物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同时,山河壮丽的美好景色也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自然式山水园林由此形成。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6.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二、简答题

7.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8. 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案】江南自宋、元、明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私家园林建设继承一代势头,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它们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域,但造园活动的主流仍然像明代和清初一样,集中于扬州和苏州两地,因而此两地的园林,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江南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9.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2)置石:出现特置石。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里面已普遍运用,这种情况多见于宋画中。《历代宅京记》记大内后苑的前殿仁智殿的庭院中列二巨石,“高二丈,广半之”,东边的赐名“昭庆神运万岁峰”,西边的赐名“独秀太平岩”,皆由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字。而艮岳则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者而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浴、溪、涧、瀑、潭等的缩影。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也符合于堪舆学说的上好风水条件。后世画论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在艮岳的山水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力一式。园内植物己知的共数}一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是从南方的江、浙、荆、楚、湘、粤引种驯化的。

(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10.简述特点与成就。

【答案】留园在苏州阁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其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筑。清朝嘉庆年间,留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

(1)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东、北、西三部分,为光绪年间增加。全园面积约50亩。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