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28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引致退体效应
【答案】引致退休效应是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体会导致预期退体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的现象。
2. 医疗救助
【答案】医疗救助是指对贫困人口中因疾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救助,特点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实施,旨在恢复受助对象的健康。
3. 劳动保险条例
【答案】劳动保险条例是指建国后,政务院于1951年2月26日正式颁布的适用于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险条例》,成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规定了职工在疾病、伤残、死亡、生育及年老后获得必要物质帮助的办法,同时规定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一定的保险待遇。该条例开始时只在部分企业实行。1953年1月2日,政务院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实施范围,并提高了部分待遇标准。以后的补充修改都是以《劳动保险条例》为基础的。
4. 教育救助
【答案】教育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而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其特点是通过减免学杂费用、资助学杂费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
5. 医疗保险
【答案】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社会保险项目,既包括医疗费用的给付,也包括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目的是恢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补偿劳动者在病假期间的生活开销,在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是仅次于养老保险的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6. 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
【答案】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7. 养老保险
【答案】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以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仟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为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8. 补充保障
【答案】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它与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起,共同构成国民生活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员工福利、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等。
二、简答题
9. 试述社区福利服务的含义和内容。
【答案】(1)社区福利服务的含义
社区福利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与支持或扶持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社区福利服务的内容主要有: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及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性服务; 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面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开展的双向服务等。
(2)社区福利服务的内容
①老年人服务系列
包括孤老包户组、孤老服务站、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公寓、老年庇护所、老年婚姻介绍所、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医疗保健站、老年人康复中心、老年人康复门诊、老年人学校等。
②残疾人服务系列
包括残疾人服务站、残疾人医疗站、精神病人医疗站、康复中心、残疾人婚姻介绍所、弱智儿童启智班、伤残儿童寄托所等。
③少儿服务系列
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课后辅导班、小学生午餐点、儿童医疗保健站、失足青少年帮教组等。其中,居民委员会对特殊居民群众提供的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的救助、关爱和照顾,都是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居委会的服务,既是社区服务的依托,又是社会福利的社区体现形式。
10.灾害救助有哪些特征?
【答案】灾害救助因其面对的风险是各种突发性的灾难,其在实践中也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灾害救助的急切性
由于各种灾害的发生大都具有突发性(除旱灾外)和严重的危害性,因此,灾害救助必须对灾民及时进行各种生活和医疗服务等救助,各种救灾实物或服务资源必须迅速到位,以及时解决遭灾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并将灾害造成的后果减少到最轻程度。
(2)灾害救助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各种灾害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包括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毁以及疫病流行等,灾害救助的内容与手段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灾害救助的内容与方式是最多样化的,这主要是灾害及其损害后果的广泛性及特殊性所决定的。
(3)灾害救助的非经常性
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灾害救助虽然在总体上也是一项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安排,但具体实施时却是非经常性的,因为只有发生需要国家与社会救助的灾害时才需要灾害救助,如果风调雨顺、平安无事,则灾害救助就不需要。(4)灾害救助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
①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即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不确定的,灾害救助也无法事先准确确定救助的时间与地区。
②灾害的损害后果是事先无法确定的,所需要救助的财力也是不确定的,虽然政府每年均有救灾的财政预算,但具体需要多少却要由具体的灾害事件来决定,这一特点决定了政府的救灾预算总是与实际需要的救灾支出不相符合的。
③救助的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它需要在灾害发生时根据不同灾民的受灾程度及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救助。因此,灾害救助在形式上是一种预防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但实践中却需要临灾应变,灾害救助在实践中愈是有针对性,救灾的效果就愈好; 反之,即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救灾的效果也可能不好。
灾害救助的上述特征,表明国家既需要将这一项目制度化并有常备不懈的应急机制,也强调要积累经验; 既要有财政专款作为经济后盾,也要有救灾物资储备作为物质基础。
11.比较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
【答案】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是为了解决军人配偶随军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及关系衔接问题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而丧失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险项目。
(1)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的相同点
①目的相同。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目的都是保障被保险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
②强调个人责任,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以参加失望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