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14马克思主义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答案】(1)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工人得到货币工资后,要用它去购买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
(2)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由于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必然要影响同量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可见,货币工资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收益和实际生活状况,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越高。反之,由于消费品价格卜涨,即使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有所增长,实际工资也会下降。因此,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会造成名义下资和实际下资的不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总有一些差距,名义工资不能准确反映和说明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
2. 南南合作
【答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南端,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四种:(1)组建经济联盟或共同体。这是一种高级合作方式,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涉及生产、流通、金融及宏观经济政策。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2)建立共同的贸易机构和金融机构。其中主要是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共同金融合作机构。(3)各种专项合作。主要是跨地区的联合经营,某种产品的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进行某一重点项目或重点工程的合作。(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会议。为了协调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政策,这些国家之间通过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交流信息,寻找共同的战略出发点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南北对话中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3. 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是指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特点:由国家的法律规定,铸造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清偿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 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银行券或各种金属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的黄金,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国内
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金本位制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首先实施,以后西方各大国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宣告崩溃。金本位制采取过三种形式:一是金币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二是金块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三是金汇兑本位制,即将小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连接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但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4. 国有垄断资本
【答案】国有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 另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这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主体。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亏也都由国家负责。第二,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要从全社会的整体需要来考虑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又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因而又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利润极大化。
5. 垂直分工
【答案】垂直分工是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
6. 金融自由化
【答案】金融自由化是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行政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从国内来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以解除金融管制为特征的制度性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以消除金融抑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 从内容上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对内金融自由化与对外金融自由化,前者包括废除对利率、汇率及信贷资源配置的管制和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后者包括消除对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和外汇自由兑换的限制。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利率自由化; 业务经营自由化; 市场准入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
二、简答题
7. 生产资本全球化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产资本全球化通常主要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运动表现为单向流动。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吸收了全部国际直接投资的75%以上,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则不足25。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和流出国。
(2)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投入资源性开发,如采掘业和农业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与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相适应,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转向制造业部门,表现为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转向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进一步升级,半数以上的直接投资流入高科技行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如金融、保险等部门)。
(3)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种形式。跨国兼并是指原来属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 跨国收购是指东道国当地企业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公司,前者成为后者的子公司,收购者或购买者所在国家称之为“母国”,被收购者所在国家则称之为“东道国”。跨国收购可以是少数股权收购(10%~49%)、多数股权收购(50%~99%)或全额收购(100%)。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企业跨国并购浪潮,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过程最终完成了。这使生产资本全球化发生了质变,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越出了一国范围,成为世界性的生产。
8.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
【答案】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如下:
(1)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的产生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生产力口益社会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冲突。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社会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如果没有改进,就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大企业正是在生产力社会化的压力下出现与发展的。
(2)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大企业能够容许生产力继续发展,可以分为三点说明:其一,大企业的市场势力增大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