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6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33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47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7社会保障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63
一、判断说明题
1. 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可以享受与失业人员同等的保险金待遇。
【答案】×
【解析】根据《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安置下岗人员、保障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由国家、企业和社会三方分担。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可以享受的保险金与失业人员不一样。
2.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答案】×
【解析】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非基本的生活需要。
3. 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答案】√
【解析】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
4. 从保险上看,社会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有预防各种风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交费的合理性、返还待遇的差别性等特点。
【答案】×
【解析】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与经济补偿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其特点是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和补偿性。它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5. 社会福利的主旨是反贫困。
【答案】×
【解析】社会福利的主旨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福社。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6.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具体方面,是专为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答案】×
【解析】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等。
二、简答题
7.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按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不同,可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国家政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是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其关于社会保障分配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福利经济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德国历史学派和德国政策协会的“国家干预主义”,以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为先驱的旧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由旧历史学派演变而成的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由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1873年,由德国新历史学派成立的“社会政策协会”主张实行“社会政策”,强调通过举办诸如社会保障、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以缓和阶级矛盾。
(2)原则、目标、覆盖范围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社会保障政策是是实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贫困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不仅要满足人员社会保障需求,而且开始注意满足人们的社会福利需求。
②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目标、覆盖范围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公民只在履行交费义务取得享受权利后,才能依法领取各种社会保障津贴。对公民来说,
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全体成员,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的后顾之忧。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保障对象的“选择性”,提供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3)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不同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下,个人不交纳或低标准交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
②保障型补会保障制度下,个人交纳社会保障费,企业主为雇员缴补会保障金,各国政府以不同标准拨款资助。具有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特点。
8.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方针及其体现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案】我国自然灾害救助的方针及其体现的主要精神论述如下:
(1)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方针
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方针是:“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推行救灾扶贫相结合、发放救灾款无偿有偿相结合和“有灾救灾,无灾扶贫”的办法,调动灾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抗灾防灾能力。在救助灾民方面,中国政府还动员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出力予以支援。同时,中国政府还动员基层社区救助,并接受国际组织和个人的捐助。
(2)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主要精神
主要体现了人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可贵精神。自然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和社会为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生活无着落的公民提供紧急救助,以保证公民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主要工作是抢救被灾害威胁、损害的国家和公民的财产,恢复灾区的生活秩序,解决灾害对公民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9. 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及其改革?
【答案】(1)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①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自于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1948年英国宣布进入“福利国家”。从福利国家模式自产生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段时期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福利国家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造成的财政压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
②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与其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调控不当或控制机制乏力所致。这一判断的前提,就是要客观地审察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既不能忘记这种制度曾经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后来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这样客观地评估福利国家的发展,可能有助于找到可行的改革方案,进而修正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衷且具有惯性的发展路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