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所以,我们既要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的一般本性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和发展的历史中实现和变化的。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

A. 就是单纯的量变

B. 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C. 就是根本质变

D. 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

【答案】B

【解析】量变具有复杂性,这体现在在量变的过程中包含着质变,即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次要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这可以叫做阶段性质变; 二是就全局来说事物性质围边而其中的局部发生了性质变化,这可以叫做局部性部分质变。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

B.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案】B

【解析】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

会革命、社会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4.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①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必然是相对的和有限的; ②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5. 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 主观性原则

B. 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 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 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认识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自觉地将自身因素即主体因素投入认识过程,融合或凝结于认识结果而使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体属性。认知的主体性原则是指认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遵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原则,人的主体因素的最积极调动和各因素功能的最充分发挥。

6.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B

【解析】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形而上学设想物质是无运动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7. “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机械论观点

【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8.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

A.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D. 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答案】A

【解析】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

9.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问和空间( )。

A. 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