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715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豫湘桂战役
【答案】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44年发动的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战役主要分为河南战役、湘桂战役、桂柳战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调集了五六万人,进攻驻守河南的国民党汤恩伯、胡宗南所部两大战区,日军在4, 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洛阳等地。第二阶段,日军从湘北分路南犯,长沙6月19日陷落,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第三个阶段,日军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11月,日军陷桂林、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1945年1月,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但始终没有通车。在豫湘桂战役的短短八个月内,国民党损失兵力六七十万人,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 废督裁兵
【答案】废督裁兵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长期割据混战。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的主张,但又认为不可有“法律外的行动”。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
,吁请军阀“顺从民意”,并组织裁兵促进会。还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宣言》
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裁兵后采取征兵制。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基本内容有:①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②阐明了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③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4.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198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一个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确定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方向、性质和任务;《决定》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决定》重申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明确宣布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因此邓小平指出,这个《决定》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5. 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军占领湖南,攻克湖北武汉; 中路军占领江西; 东路军占领福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
6.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7. 科学与玄学论战
【答案】科学与玄学论战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思想界的又一次大交锋,又称“科学与人生观,或叫做“人生观之论战”论战”。其核心问题是讨论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并引发出人们对科学与玄学、物质与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诸多问题的讨论。论战缘起于1923年2月张君励发表“人生观”演讲,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 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
,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
派、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1923年11月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
,直到1924年岁末,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
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
8. 八一九限价
【答案】八一九限价是指1948年8月19日根据国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法令,不管各种商品成本与价格的高低关系,市场物价一律冻结在8月19日的标准上,库存的货物必须及时出售,不准积压三个月以上,违者要入狱的限价法令。其给民营工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品售价不敷成本,而原料又无法补进,企业只得坐吃山空,致使工厂相继停工,商店存货也被抢购一空,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11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不得不宣布放弃限价政策。
9. 《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治
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10.国粹派
,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
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
,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
,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
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11.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
【答案】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12.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论述题
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有什么变化?
【答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的主要变化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其主要表现如下:
(1)大力进行拉拢汪精卫的集团投降的工作,同意汪精卫集团提出成立伪政府等行动计划。
(2)从1939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前,日军对正战场作战的指导方针是确保占据地区治安,建立长期围攻态势,消耗中国的战斗力,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对中国后方进行轰炸。为完全切断中国外来战争物资补给的通道,加强对中国海岸线的封锁。
(3)1939年9月,日本陆军中央为了统一侵华的政治、军事领导,尤其为了从政治上汪伪政权的建立和统一进行对重庆的“和平”工作,在南京设立中共派遣军总司令部,统率全部侵华日军,并负责对中国“实施谋略工作”。
(4)日本大本营采取了确保占领地区“安定”的作战方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