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斯塔克伯格模型

【答案】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 )在1934年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分析范式。

与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不一样的是,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市场地位的不对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因此,斯塔克伯格模型也被称之为“领导者一追随者”模型。

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3. 供给

【答案】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概念包含以下儿点内容:

①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

②供给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数量,即供给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供给数量,而不是一个供给数量;

③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

④供给是生产者能够提供的,如果生产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的意愿而没有提供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的变动是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动。

4. 自然垄断

【答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是指一个企业能以低十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犷。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自然垄断同样存在着垄断低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管制。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②资本回报率管制。这些政府管制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自然垄断带来的低效率。

5.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6. 边际转换率

【答案】边际转换率是指增加另一种商品产出的数量必须减少某种商品产出数量的比例。如果设产出X 的变动量为

亦即:

边际转换率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产出Y 的变动量为△Y ,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可以衡量1单位X 商品转换为Y 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定义为X 商品对Y 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对MRT ,

二、论述题

7. 论述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均衡战略。

【答案】(l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

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弈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都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任何参与者单方面改变均衡策略都会降低自己的报酬。

(2)博弈论的主要静态均衡策略包括:

①占优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一般来说,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②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③最大最小策略。最大最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最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最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最大最小策略。

(3)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策略行动。寡头企业在竞争中并不拘泥于和对手进行默契配合,以便均分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取得竞争的优势。

①首先行动优势。首先行动优势是指在博弈中首先做出策略决定的人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承诺”。承诺并不只是口头上宣布做某种事情,而是包含着采取某些实质性的

行动。承诺是竞争者诱使竞争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决策,以使自己多获得利益的一种策略行动。

②确实可信的威胁。在博弈中,博弈者可以通过对对方实施确实可信的威胁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确实可信的威胁是指博弈者不只是恐吓对手,而是采取某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这种威胁可信。

③塑造形象。竞争者给自己塑造某种合适的形象,往往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④阻止对手进入。一个垄断者可以设置障碍,以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一个重要的策略性行动是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超额生产能力。一旦竞争对手进入,就利用这些超额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压低价格。现行垄断者的这一策略性行动将会改变支付矩阵中自己的盈利数值。

8.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是根据什么理论得出来的? 你如何评价这个理论?

【答案】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各自从对单个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力倾斜。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评价如下:

(1)对基数效用论的简要评价

基数效用论大致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奇握斯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