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工具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之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不论是山公共部门还是私部门,其方式有十种:

(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委托政府其他部门; (3)契约外包; (4)经营特许权; (5)补助; (6)抵用券; (7)市场供给; (8)志愿服务; (9)自我协助; (10)政府贩售特定服务。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

2. 决策论

【答案】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采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3. 精英决策模型

【答案】精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莫斯卡,德国的密歇尔斯等。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视为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价值观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付诸实施,公共政策反应的是精英阶层的偏好、利益和价值选择。因此,精英分析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议制民主下各国决策的实际可能的情形。精英分析模型最大的启示是,公共政策并非集合大众的意见而形成,而是由社会上少数人所决定,尤其是在一些民主根基并不深厚的地方。政治精英的分析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及比较政策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决定公共政策,政府只是执行己经决定的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精英分析模型更多的强调了居社会少数的精英阶层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共政策的公共原则,漠视了公众的社会利益。

4.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

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二、简答题

5. 在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答案】(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

①“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 ②象征性、“走过场”式的执行; ③改其实质、曲解其义的执行; ④表面一致、阳奉阴违的执行。

(2)原因剖析

执行是使既定的决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合理的执行机制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政府的执行机制缺陷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的关键原因,主要表现在:

①政策执行中某些具体环节的“偏差”导致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环节中的任何失误或不周都会影响政策的正确执行。从现实表现来看,政策执行环节上的“偏差”经常反映在以下几方面:政策宣传的缺陷; 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指挥不力,缺乏协调; 政策执行的评估机制欠缺。

②政府执行力的弱化。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政府执行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形成高效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弱,就难以确保政令畅通,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政府执行力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政策缺乏明晰性; 政策缺乏协调性;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③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和能力缺陷导致偏差: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行为偏差; 执行主体的认知缺陷; 执行主体素质不高。

④执行资源的匮乏。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是否充分具备,是政策执行是否顺畅的关键。执行资源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等。

a. 有些地方政府政策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彻底,白白浪费了政策这一宝贵的资源。有些地方政府在宣传政策时“缺斤少两’,,马虎应付,或发个文件,或召集个会议,就算完成任务,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b. 人力资源。指高素质的政策执行人员。在我国,虽然行政机关人员臃肿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优秀的高素质的公务员却很缺乏。

c. 财政资源。指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活动中保障政策执行的必要开支的各项经费。在我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社会转型时期,执行经费的缺乏始终是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d 信息资源。由于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运转不规范、不协调等问题,加上政府机关办公设备不同程度的落后、陈旧,政策执行者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僵乏的现象在一邸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这就使得政策执行者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从而造成政策执行中的失误或困难。

⑤执行文化的缺乏。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就缺少这种“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执行文化,办事拖沓,互相推诿,对中央的政策执行不力,随意变通。此外还有监督不力等原因。

(3)解决之道

①加强政策执行中的思想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就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首先承认追求个人合理利益的正当性,但同时要认识到利益是一个矛盾体,包含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的追求要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在冲突的条件下,以公共利益为优先选择。

②完善权力制约体系。现阶段,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要合理分权。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同级政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使之法律化。在职责明确情况下,加强中央对地方政策执行的监督,改变地方政府执行政策随意变通的行为; 明确划分政府各部门之间权责范围,理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完善人大对行政执行权监督的实施细则。

③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民主决策和科学政策评估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民主化决策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既要把基层执行人员纳入决策议程,又要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聪明才智。

④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政策执行监控系统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监控主体建设、监控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监控资源的增加。a. 完善监控主体地位,权力来源与配置; b.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收集处理政策执行的完整信息,建立信息控制系统; c. 加大对监控部门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方面的倾斜政策。

6. 简述我国政府的诉讼责任。

【答案】在现代民主国家,政府承担诉讼责任,或者司法机关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审查,对违法活动通过司法活动予以纠正,并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权益造成的损害予以相应补偿,同时追究政府违法的法律责任,已成为责在政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制度设定。它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政府责任实现,保证宪政完善均起到巨大作用。

(1)在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诉讼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政府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承担诉讼责任:

①政府行政机关违法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②政府违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拘押、冻结。

③政府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

④政府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和执照。

⑤政府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

⑥政府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⑦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

⑧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

(2)判断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诉讼责任的标准

在中国,判断政府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承担行政诉讼责任的标准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