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2.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3.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答案】自下而上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其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缺乏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中有对照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分支流派:一是以爱尔莫尔为代表的,在政府组织内部,从“草根”(基层)角度来探索政策执行的效率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基层官员的权力观”; 另一分支以约恩和波特为代表,彻底抛弃了传统官僚科层组织的执行观,从多元行动者的互动角度来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学术界称之为“执行结构研究”。

4.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

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5.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6.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二、简答题

7. 何谓目标管理? 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答案】(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指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①组织目标、各级管理目标、个人目标密切结合,形成目标连锁以利于实现总体目标; ②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目标,实现目标管理主要采取职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方法,以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③根据预期目标规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应达到的成果,并作为评定、考核个人贡献的标准,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产力; 使管理层次明朗化,促进沟通,全员参与,增进团结; 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效果。

(2)公共部门实施目标管理的途径

在公共部门实施目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①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方案必须仔细规划。在任何目标管理方案实施之前,都应在有限的

范围先行适用。

②方案的参与者必须事先准备。为保证目标管理能够发挥出功效,参与人员必须对目标管理的哲学基础一一强调自我控制一一以及其主要内涵有所了解。

③参与者需要指导纲领以协助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口标管理的核心,也是目标管理的困难所在。目标设定得太高,容易造成参与者的挫折感,而目标设定得过低则缺乏挑战性,因此,需要有一个指导纲领以协助设计有意义、合理的,同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④目标网络必须能够被了解。个别目标应配合整体目标网络,只有了解整个目标网络的意涵,组织的整体目标才能实现。

⑤目标的达成可能无法正确地指出绩效表现的好坏。目标的达成并不一定表示绩效卓著,因此,在衡量绩效时,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往往不列人考核之中。

⑥目标的时间周期是重要的。目标设定通常以一年为期(或更短),为避免目光短浅与副作用的产生,目标管理应配合长期计划来实施。

⑦目标管理的主管人员在设定目标与执行方案等困难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目标管理的主管人员若能由职位高、有名望的人出任,将有助于目标管理方案的施行。

⑧将目标管理直接运用于奖赏系统会引起负面的边际效果。由于管理者可能会尝试通过操纵增加其报酬,因而容易忽略了与其日标直接相关的重要活动。

⑨目标管理亦有缺乏弹性的可能性。目标管理的适度运用应可促进工作弹性,然而目标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变动的环境中需要一再的评估。目标既不能轻易改变亦不能一成不变,需根据计划的变动而加以调整。

⑩管理系统应加以监测且至少在一开始时要保持单一。目标管理方案的成功需要持续的监控与评估其效能。另外,为避免管理事务的错综复杂,管理系统应该尽量保持单纯,至少在一开始时应做到这一点。

⑪高层主管人员积极投入所设定的所有目标并传达到组织中的较低层级。

⑫管理的生产力需要加以衡量。日标管理不仅是一项管理工具,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可用以衡量管理的生产力。

⑬组织气候必须支持生产力的追求。目标管理的达成有赖于良好的组织氛围的支持与配合。 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作出承诺。管理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成功的目标管理方案需要高层主管人员的承诺。

⑮目标管理必须被视为一个管理系统。目标管理不是管理者工作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使管理者更有效能并提升其专业潜力。

8. 简述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政府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邓恩(IvilliamDunn )认为,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1)政策方案调整(aajust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