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支持联盟

【答案】支持联盟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

2. 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有: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3.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力量。这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力量。市场之所以具有保证效率实现的能力,是因为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社会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成员最需要的地方,价格这一信号才能够起到正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的偏好和需求信息的作用,从而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一旦少数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价格作为反映社会成员需求信息的机制的能力也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削弱,从而使价格机制不再具有推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最终是与垄断者利用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福利的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当市场中出现垄断者时,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谋取垄断利益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4. 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答案】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构成:①拟定纲领阶段。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②分配资源阶段。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执行者。③监督执行阶段。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过程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在每一阶段,必须遵守三条统一的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和共识原则。

该模型的贡献包括:①对政策执行系统的内在关系做了较深刻的剖析说明。即政策执行的主要

功能是资源分配,为了保证公正和公平,不仅决策者要拟定明确的纲领目标,而且监督者也应遵循合法、合理、共识的原则。②说明了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所产生的重要基础性影响。③强调了政策执行过程重复循环的价值。不过,该理论抹杀了政策目标群体的存在,是不恰当的。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的角度讲,福利是指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的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而个人福利的加总也就是社会福利。简单地讲,“加总”是指综合各个分散的个体的意见从而得到总体的意见的过程。然而,也正是这一“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加总”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巨人的争议。然而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加总的方式势必会引起较大的争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权数组合(除非回到所有人的权数都相同的简单加总方式),按照这种意见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标准显然不同于一视同仁式的简单加总方式。

6. 非正式评价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二、简答题

7. 简述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案】政策规划与设计乃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依据政策专家罗伯特·梅叶(RobertMayer )的看法,政策规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政策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把握一些关键的环节。政策学者梅叶(RobertMayer , 1985)在《政策方案规划:发展的观点》一书中,曾提出理性政策规划的九个步骤。

(1)决定目标

目标是一种价值观念,是希望达到的一种未来事务的现状。一般来说,在决定目标时,应考虑的目标类型大致包括:个人性目标; 社会性目标; 机关性目标。政策目标的主要来源是:宪法的规定; 法律的规定; 行政首长的命令和指示。

(2)估计需要

需要是指“维持现有机体美满之基本必要条件”。估计需要系指“对于特定群体的状况,决策者所希望予以补救的范围和程度或缺失”。特定群体即指“标的群体”。对于标的群体的订定,因不同的问题而定,有以“需求群体”者,有以“风险群体”者。

(3)确定目的

日的是指所欲实现的具体成果,其特性为:①需要的可计量状况; ②对特定的人口; ③变迁的数量; ④时间幅度。目的的制定有其限制,例如,经费、技术、未预期结果、未预知的机会等。目的的制定要与所能运用的经费、技术相配合。目的定的太高,缺乏充足的经费与可行的技术,便不可能实现目的。由于决策者所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制定过多和过于分歧的目标,所以决策者对于多元的目的要仔细考虑。

(4)设计方案

方案的设计不仅承继了前面叮个阶段,而且也是后面规划过程的基础。设计方案这一阶段担负了承前启后的角色,是整个规划过程的核心所在。在方案设计时,应清楚和明确各备选方案间的关系及备选方案的意义。在各个备选方案间,大致存在这样几种关系:①互相排斥型; ②不同程度型; ③组合型。备选方案的意义在于:备选方案或替选方案乃是一组负相关的不连续行动,亦即当采取某一项行动后,即不可能再采取另一项行动,彼此是相互排斥的; 被称为一组替选方案的所有方案均应与同一个目的直接相关。

(5)评定后果

此阶段对前一阶段加以更加详尽、更加具体的分析,以作为下一阶段选定方案的基础。评定后果主要包括:①效益分析: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②可行性分析:政治可行性分析、法律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行政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时间可行性分析等。③平等分析:方案的实施要注意社会大众平等的受益或公正的享用。即政府规划原则中应遵循的平等原则、公正原则、正义原则。

(6)选定方案

选定方案可分为五个步骤:①各种报告的准备; ②外界评论; ③内部的审核; ④方案的修正; ⑤回馈。

(7)设计执行

此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执行的程序以及执行的责任。执行的项目包括:①叙述和说明作业程序; ②明确执行的责任,包括:活动的顺序、工作人员、空间地域、设施、财务机制、主办机关; ③明确管制程序。涉及方案顺利有效执行的行政程序有:方案监测、经费监测、时间监测等。

(8)评估

一般而言,评估一项政策或方案主要是回答以下四项问题,也就是针对以下问题涉及评估办法:①政策或方案是否己照原定计划执行; ②政策或方案目的所达成的程度如何; ③政策或方案是否有效果; ④政策或方案是否有效率。

(9)回馈

针对评估的发现,与原先所决定的目标相比较,察看其是否有差距,再进行修正或调整。通过回馈,使政策规划工作具有反复进行的特质。

总之,政策规划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在政策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规划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