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19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拉采尔

【答案】拉采尔(1844~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他的主要成就在于:①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②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2. 文化特质的源地

【答案】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 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3.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答案】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在对多种文明的起源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说明如果没有当时对环境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

4.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般可持续发展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与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边界,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5. 形式文化区

【答案】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确定形式文化区,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形式文化区中一般出现三个层次:①中心地区,或称为核心地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即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 ②外围区,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③边缘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

现象,是文化上的过渡带。精确划定该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勉强确定往往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然,有的形式文化区,如果在其与相邻的文化区之间存在着特殊情况,就不存在着过渡带现象。

6. 国家实力

【答案】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7. 郊区化

【答案】郊区化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8. 第四产业

【答案】第四产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即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各行业为主体的IT 业。第四产业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形态、劳动形式均不同,主要反应人类的脑力劳动,生产无形的信息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9.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

10.民俗

【答案】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民俗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因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民俗有利于生产和民族的繁荣,有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所以,有的民俗小断地被改革或淘汰,而新的民俗又会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11.索尔(苏尔)

【答案】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

《景观的形态》。

12.区域发展战略

【答案】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二、简答题

13.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1)白种人

①特点

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

②环境因素

白种人生活在欧洲东北部,那里气候寒冷潮湿,日照少,人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浅,鼻型因防冷而向狭鼻发展,形成波状发型。

(2)黑种人

①特点

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呈羊毛卷状,唇厚。

②环境因素

黑色人种分布比较广泛,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黑种人生活在热带地区,由于日照强烈,炎热潮湿,因此皮肤黑而鼻型宽。

(3)黄种人

①特点

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根据内部差异,又可分为:①蒙古族; ②美洲印第安种族; ②爱斯基摩人。

环境因素

③古代蒙古人种生活在亚洲东部草原和半荒漠的环境中,风沙大,加上季风的影响,肤色在干季因日照强烈而呈黄色。

14.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

【答案】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中,汉语普及程度高,在中小城镇上交往的场合也多用汉语,而在当地土著居民家庭,特别是妇女之间,汉语的使用就大为减少; 在乡村中,政府部门的干部及服务部门人员使用汉语,农民中则很少使用。即该地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