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侨大学文学院(泉州校区)815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2.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3.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4.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5.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6.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7. 语法性质

【答案】语法性质是指与语音、词汇相比所具有的特征,相当于“语法功能”。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抽象性是指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稳固性是指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要缓慢得多。民族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8.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

,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

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二、简答题

9. 普通话中表达疑问的手段有哪些? 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普通话提问的手段,主要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 不V ”,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等)

疑问句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是非问

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间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3)选择问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

啊”。

(4)正反问

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粗分为三种疑问格式:

, ①V 不V (来不来)

,省去后一谓词, ②V 不(来不)

③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啊”等。

10.汉语从日语借词和从英语借词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案】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大体上分为借音词和借形词两种,最主要的是借形词。借音词是指汉语根据原日语词的读音用相应的汉字表示出来的音译词,如:一级棒,榻榻米,卡哇伊。借形词为照原样转写日语原词中的汉字,如:寿司、法人、料理、刺身等。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借形词、音译词和意译词。英语借形词是指直接把英语中的书写方式以及读音一起照搬到汉语中来是汉化程度最小或未经汉化的借词。如:T 恤、B 超。英语音译词是使用汉语现有的音素模仿英语词语的发音而形成的借词,如:比基尼、麦当劳。意译词,用翻译的方法把原词译成汉语,保留了英语源词的整体意义,如:电脑病毒(computer virus )、超级市场(supermaket )

11.什么是语体?

【答案】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1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案】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13.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①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②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不管他说的多么动听,人们也不会信任他。

③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 有了知识,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④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

⑤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27岁才离开。 ⑥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⑦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⑧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