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27社会工作原理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2.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涂尔干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涂尔十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讨论了甲种自杀类型。第一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第二是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三是失范性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涂尔十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3.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作为“手段”

4. 三阶段规律(孔德)

【答案】孔德认为,社会历史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其根本原因是由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的矛盾所引起的,它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才智方面。但孔德认为才智是主要的,

,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并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

又名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 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1)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

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一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2)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

,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

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在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由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

(3)实证阶段,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人们不想找出事情的缘由,而只是想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所以,这实的范围内”

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5. 初级越轨

【答案】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6. 内化

【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

,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

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7. 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

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8.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二、简答题

9. 简述导致社会变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因素)。

【答案】(1)社会变迁的含义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①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环境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亦可称为“原始自然环境”。第二类指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为“人化自然环境”。环境变迁及其对社会变迁的作用包括上述两个方面。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依其自身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人口。人口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人口数量过多和增长过快,会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给就业、保健、教育等造成很大负担; 人口数量不足,会造成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短缺; 人口质量低,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人口分布不合理,会造成某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使城市人口拥挤、污染严重、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犯罪增多、城市管理困难; 人口老龄化,会产生社会保险、道德观念、医疗保健、经济负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③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政治制度既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又可以限制或束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执行机构一一政府还常常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