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2.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根据库利的解释,所谓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3.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4.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6.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7.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8.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二、简答题

9. 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含义

①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己存在,因而通常认为,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

②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问的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是指人们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小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功能

①血缘关系的功能

a. 正功能。起到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整体的作用。这种功能在古代交往不发达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而近代开始这种功能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与减弱的趋势,但血缘关系中家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b. 反功能。由于血缘关系是人们的一种先天的联系,因而一个人在他刚出生时就己被置于一定的血缘联系之中,直到死也未必能完全退出这种联系。这样,血缘关系实际上使人们处在一种

相当被动的地位上。

②地缘关系的功能

a. 正功能。能维系社会的稳定。例如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又一时无能力容纳剩余的农业人口,这时,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地缘关系就发挥着维护社会安定的正功能。

b. 反功能。束缚人们的发展。例如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传统使得地缘关系的封闭性很强,并由此形成了人们的很强的地区观念、乡土观念、老乡观念。

③业缘关系的功能

a. 正功能。

第一,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上逐渐发展出分工体系与业缘关系,它们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第二,业缘关系反应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工主要领域的演变上。

b. 反功能。业缘关系的反功能主要表现在,业缘关系的基础是把人局限在某一种职业上的社会分工,从而限制了人们的发展。

(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相互关系

从原始社会至今,不同人际关系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是有强弱的变化,如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到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日趋下降的趋势,它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我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日前我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但是血缘关系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十分浓厚。随着人们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地缘关系也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如今,社会逐渐发展分工体系,在这里业缘关系起着很强的作用。

总体来说,血缘、地缘关系是业缘关系的基础,血缘、地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下降,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体系的发展正在促进业缘关系地位和作用的增强。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①由于国家承担了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职能,国家和政府对建设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与管理功能,因而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加强。

②加强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对推行现代化改革的措施与政策、维持社会稳定、避免由于变革而产生的强烈震荡来说,是必要的保证。

(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