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基本制度有哪些?

【答案】(1)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①十地的国家所有制

a. 国家土地所有权主体具有唯一性和统一性

b. 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

c. 国家土地所有权是通过法律规定将其中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固定给使用者,而国家仅保留土地的处分权

②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a. 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b. 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c. 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③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a.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方式

b. 行使土地所有权应遵循的基本法律要求

c. 行使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2)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基本制度。

①定义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基础,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均分到户,通过劳动努力与获得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范围

耕地承包,林地、草地等农村土地资源的承包

③优点

a.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解决了由于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和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使平时的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

b. 适应了农业生产需要灵活决策的特点,使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c. 同时由于家庭经营劳动激励多样,不仅将监督成本降低为零,而且家庭的半、辅劳动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③农民权利

具体表现在农民占有土地,对土地可以直接支配和控制,可以在土地限定的用途内,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产品处分权和十地收益权,并可根据需要将十地的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④主要内容

a. 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

b. 实行“大稳定、小调整”;

c. 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d. 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e. 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f. “四荒”地使用制度; 林业用地使用制度;

g. 牧草地使用制度; 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制度。

(3)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保护农业土地资源,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用地而提出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方案。

②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制度;

③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制度

④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总方针是: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严格实行农用地转用用途管制; 规范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⑤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农用地征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十地收归国有,以满足国家企事业单位及发展公益事业需要。

2. 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内在质量差别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内在质量差别的因素有:

(1)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本身

农业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细度等是影响内在质量差异的常见因素。细度不够和细度过高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决策需要。

(2)农业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农业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信息的价值; 缺乏针对性的农业信息资源不仅难以作为政府和农户农业决策的依据,而且还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3)农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水平和数据相关程度

信息源的收集需要投资,其容量是有限的,信息的集成水平会影响到这种内在的质量差别。

农业信息资源是以内容、服务取胜的领域。

总之,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效果应当实现四个“适宜”一一将适宜的信息、在适宜的时间、用适宜的形式、提供给适宜的决策者。

3. 为什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

【答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

(1)农业生产特点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①监督问题

要解决激励问题,首先要计算劳动量。只有将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劳动与最终的劳动成果及其分配直接挂起钩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这只有在家庭经营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做到。通过劳动力市场雇佣仍不能解决计量和监督问题。

②决策问题

只有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分散到直接生产者,农业决策才能灵活、及时、具体,才能取得好的效益。

(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农业劳动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协作的简单性和稀少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

(3)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分为两类:①机械技术; ②生物、化学技术。在应用上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单个人进行、小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较小、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小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使得家庭经营适合农业技术进步。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的关系

①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 a. 家庭成员间利益和价值取向比较容易趋向一致;

b. 家庭无需靠纯经济利益的激励,就能够保持对其自身的目标和利益的基本一致性;

c. 家庭经营组织具有较持久的稳定性,家庭经营一般具有较长的预期,并能为实现这种预期而长时间自愿地协作。

因此,农业的家庭经营一般无需监督,管理成本几乎是最小的。

②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家庭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在时间上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上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a. 在劳动安排上,平时一人为主,农忙时全家齐上阵,必要时还可雇工,农闲时除照管人员以外,其余均可外出兼业;

b. 在劳动时间被分割的相当细碎的农业活动中,一些闲散和辅助劳动力也得到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