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答案】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

(1)古典主义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

古典主义强调复古,甚至采用古代题材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态度。它号召“摹仿自然”,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2)古典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而且这种思想倾向是通过人物之口直接宣讲的,而不像现实主义的隐蔽性。

(3)古典主义要求结构严谨

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

(4)古典主义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

(5)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 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傣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像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2. 为什么说“即将到达高潮前的瞬间,是最能够调动观众想象力的瞬间”?

【答案】之所以说“即将到达高潮前的瞬间,是最能够调动观众想象力的瞬间”,原因在于:

(1)绘画、雕塑、摄影和书法作品具有瞬间性

绘画、雕塑、摄影和书法从本质上讲,都是空间的静态艺术,不适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因此,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2)选取瞬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选取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成为画家、雕塑家、摄影家们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成为美学家、艺术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大量艺术作品的实例说明,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不但适用于雕塑,也同样适用于绘画和摄影。造型艺术应当选取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最大限度地运用暗示性手法,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

例如,古希腊米隆的著名大理石雕像《掷铁饼者》,抓住了运动员把铁饼掷出前的最紧张、最有力的那一刹那,塑造出举世闻名的这座雕像。竞技者正在弯腰扭身,全身的重量落在右脚上,执铁饼的右手向后猛伸,全身肌肉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更能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雕像仍然被当做是体育运动的最好象征和标志。

因此,即将到达高潮前的瞬间,是最能够调动观众想象力的瞬间。

3.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绪因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做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因此,是否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是确认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素质高低、优劣的主要标志。

(2)丰富的想象能力

艺术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艺术家回忆中零散的生活印象组合在一起,进行移植改造,通过想象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二是将艺术家带入特定的创作情境,模拟描写对象的神态,体验描写对象的心情,以弥补艺术家生活经验之不足。想象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3)精湛的艺术技能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例如,音乐家必须掌握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表现手法,电影艺术家必须掌握镜头、画面、音响、色彩等电影语言,画家必须掌握构图、造型、设色等艺术手段。

4. 简述“劳动说”理论。

【答案】(1)“劳动说”理论的价值

在艺术发生的诸多理论中,“劳动说”为研究艺术的发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自19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普列汉诺夫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艺术发生于劳动,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命题。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仍然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2)“劳动说”理论的缺陷

“劳动说”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复杂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深刻、全面的影响作用。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使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5. 简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

①再现性艺术作品

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例如,拉斐尔的《圣母像》。

②表现性艺术作品

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主要作品包括音乐、抒情诗等。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①优秀的艺术作品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②拙劣的艺术作品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

6. 简要描述艺术欣赏的过程。

【答案】(1)准备阶段

①定向与期待

a. 定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自己的需要、兴趣、目的指引下注意某些事物而忽略某些事物,此时,人们也就处在心理定向的心理状态之中了,那些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事物则成了被注意的事物的背景。

b. 期待

当接受者有了相应的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定向时,他的注意就有了相应的方向,与此同时,他对将要接受的艺术作品就会产生相应的期待。

c. 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

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a. 从客观条件方面看:艺术世界中中介体制的文化功能,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形象、形式而不是实物)都能唤起接受者的审美态度。

b. 从主观方一面看:接受者的审美经验以及相关的艺术知识,都对他的审美态度的形成起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