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 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一式。

2.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卜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定的需要和达到‘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3.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共同的行为准则。其特征包括:

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

③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软性管理为主:

④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4.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

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5.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6.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组织精神;

②组织价值观;

③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性;

⑩系统的开放性。

二、简答题

7. 简述目标的基本特性。

【答案】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指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点:

(1)目标的多样化

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所确定的目标往往是多个而非单一的,即使是组织的主要目标,一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主要目标外,还要有次要的目标。另外,在目标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也会有多个具体目标。

(2)目标的层次性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社会经济目标到特定个人目标,分层次、分等级组成。组织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层,即企业组织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目标; 第二层次为组织层,即企业组织和专业系统自身发展的日标和策略; 第三层次为个人层,组织最低层即成员个人的目标。

(3)目标的网络化

一个组织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各种彼此联系的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实现的。如果各种日标互不连接、互不支持,则执行的结果必然会给整个组织或企业带来不利,甚至是严重的负面影响。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这个目标实现后,紧跟着再去实现下一个目标。有效的计划方案,其具体目标共同形成一个左右关联、上下衔接、互相呼应着的一个有机网络。

8. 危机爆发后的管理控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危机爆发后的管理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危机辨识

危机辨识不仅包括危机爆发后迅速识别危机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从而尽可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尽量减小危机损失,更应包括危机爆发前捕捉危机信息,尽可能采取早期的预防和消解行动。

(2)危机消解

危机性事件一旦爆发,管理层就应迅即采取行动,防止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蔓延。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行动的及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达到缩减危机冲击的目标,行动的迅速性可能比行动的正确性更加重要。

(3)企业与外部公众以及内部员工的信息沟通

危机爆发后,不仅受事件直接冲击的利益主体急需了解事件的真相,危害程度、企业的态度特别是企业目前正在采取的应对措施,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其他公众也非常希望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企业在不影响商业机密或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必须心有诚意地及时迅速传递真实的信息。真实信息的传递,不仅反映了企业真诚的态度,而且可以避免企业不同部门在与外部接触时可能出现的不一致以及因此而可能导致的各种猜疑。

(4)努力从危机中学习

努力从危机中学习要做到以下二点:

①在危机中发现和挖掘机会;

②通过危机管理的实践掌握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

③要通过危机管理的总结,找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可能还存在的隐患,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为企业今后的健康经营提供保障。

9. 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工作情境如何决定领导风格的有效性?

【答案】费德勒的权变模型(Fiedlercontingencymodel )是指,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