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 , B , C 三种反应。其中A 反应时也称( )。
A. 基线时间
B. 准备时间
C. 选择反应
D. 辨别反应
【答案】A
2. 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
A.2个
B.3个
C.5个
D.6个
【答案】A
【解析】2×3代表的是本实验设计中有两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第二个因素有3个水平,整个实验由此有6种实验处理。
3. 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
A.n (n-1)/2
B.n
C.n-1
D.n (n-1)
【答案】A
【解析】n 个对象中一次取出两个进行组合的可能组合数为
4. 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幂函数的指数决定按其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 )。
A.S 形曲线
B. 反S 形曲线
C. 正加速曲线
D. 负加速曲线
【答案】C
【解析】史蒂文斯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刺激强度和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幂定律:
其中S 是感觉量,b 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 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
数。幂函数胡指数决定着按此公式所画曲线的形状。当指数为1时,便是一条直线; 当指数值大于1时,曲线是正加速曲线,而指数值小于1时,曲线是负加速曲线。
5.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数量相同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小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
A. 衰减理论
B. 晚期选择理论
C. 资源有限理论
D. 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多伊奇提出的晚期选择理论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急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
6. 斯腾伯格(S.Sternberg )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加法反应时法
B. 减法反应时法
C. 简单反应时法
D. 选择反应时法
【答案】A
【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7. 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
A 费希纳
B. 赫尔姆霍茨
C 斯金纳
D. 韦伯
【答案】C
【解析】费希纳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的费希纳定律; 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 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而斯金纳则开创了单被试研究的范式。
8. 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
A. 对偶比较法
B. 差别阈限法
C. 数量估计法
D. 等级排列法
【答案】C
【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是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 顺序量表的方法是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的方法是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
9.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 需要史多的被试
B. 研究效率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就可能产生时间顺序误差,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10.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 )。
A 优势兴奋中心
B. 诱发电位
C. 血管舒张
D. 脑电反应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