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斯腾伯格(S.Sternberg )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加法反应时法
B. 减法反应时法
C. 简单反应时法
D. 选择反应时法
【答案】A
【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2. 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试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
A. 引言
B. 方法
C. 结果
D. 讨论
【答案】B
【解析】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主要阐述:①被试,数目、选择方式、年龄、性别以及分组等情况; ②仪器和材料; ③实验程序,包括指导语、控制条件、实验步骤及统计设计等。
3.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 )。
A. 空问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动作误差
D. 时间误差
【答案】D
【解析】当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由于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平衡时间误差,应采用ABBA 法。空间误差是由于两个刺激呈现的空间上的差异产生的误差。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在长时间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快点到来)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动作误差是由于被试的操作所引起的误差,通常在平均差误法中会出现动作误差。
4.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 , B , C 三种反应。其中A 反应时也称( )。
A. 基线时间
B. 准备时间
C. 选择反应
D. 辨别反应
【答案】A
5. Posner 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A. 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B. 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C. 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D. 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
【答案】B
【解析】在Posner 进行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之前,康拉德通过对字母串的错误回忆实验,发现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因此,认为短时记忆是以声音编码的。但是,Posner 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则证明,短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听觉(声音)编码,之后是视觉编码。
6.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
A.-0.22
B.0.22
C.0.33
D.3.00
【答案】C
【解析】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β值也叫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来表示。
7. 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左右
B.3~5个左右
C.5~7个左右
D. 越多越好
【答案】B
【解析】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自变量数量不同,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自变量水平应为3~5个左右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8. 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9.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某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的O 值分别是0.40和0.08,则该被试的β值为( )。
A.0.20
B.0.32
C.0.48
D.5.00
【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代入数据得,
10. 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
A. 注意瞬脱
B. 注意分散
C. 返回抑制
D. 负启动
【答案】D
【解析】有关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主要使用负启动范式,指当N 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