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数学系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负债管理(liability management)
【答案】负债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进取性很强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和资产管理中把资金来源视作固定、资产业务被动地适合负债不同,负债管理认识到可以通过竞争招徕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并同时可向联邦资金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去争夺资金,在资金供应缺乏利率弹性时,甚至把向联邦储备体系(或中央银行)的借款看做是资金来源。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Q 条例的利率上限规定,高通货膨胀所 引致的高利率使资金大量从银行流
,银行开始发行高利率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吸收资金,其利率失(即所谓“脱媒”现象的出现)
高于定期和储蓄存款利率,但当时对银行这种资金来源无准备金要求,使得这种资金的成本下降。1953年以后,银行又被允许扩大使用联邦资金市场、回购协定和欧洲美元,以作为资金来源,银行控 股公司则通过发行不受利率限制的商业票据吸收资金。负债管理把资金来源看作可由银行操纵,借此银行得以扩大资金来源和增加利润。但不可否认,这种状况同时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 贴现率(discount rate)
【答案】贴现率亦称“贴现利率”。贴现利息与贴现的票据面额之间的比率。即银行接受商业票据、国库券等贴现时,对贴现申请人收取贴现利息时所依据的利率。贴现利息按贴现票据的金额及贴现利率和贴现时间计算,具体计算公式:
3. 滞胀
【答案】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经济生活中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4.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答案】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 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帀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 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 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 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5. 贴现贷款(discountloans )
【答案】贴现贷款,是指借款人在急需资金时,以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银行直接贷款给持票人,间接贷款给付款人,贷款的偿还保证建立在票据到期付款人能够足额付款的基础上。
在本书中,贴现贷款相当于国内教材中的再贴现贷款。再贴现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向客户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尚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以获得资金。
6. 原始存款
【答案】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 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 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 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二、简答题
7. 简释期权的内在价值。
【答案】(1)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其代价是向卖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权利金,也称为期权费。
期权的价格经过期权的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公开喊价竞争形成,就是期权的买方为取得某项期权而支付的一笔权利金。一般地,期权价格基本上等于期权的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之和。所谓期权的内在价值就是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对比可以获利的差额,指期权的溢价部分。对于看跌期权,内在价值等于执行价格减去市场价格;对于买入期权,内在价值等于市场价格减去执行价格。其中虚值期权和平价期权的内在价值为零,因为期权的买方有选择执行期权合约与否的权利,因此内在价值不会为负。
(2)不同情况下期权内在价值的变化
从理论上说,在期权交易中,一个期权的价格绝不会低于其内在价值。否则套利者将立刻无
限地买进所有期权,并执行期权。溢价部分与低于内在价值的期权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他所得的利润。在实际交易运作中,内在价值的变化有六种情况:
,称①当看跌期权的履约价格高于相关的期货价格时,该看跌期权的内在价值为正值(溢价)
为实值期权。如某商品看跌期权合约预先规定执行价格为7美元,该商品价格为6美元,这时该期权的持有者仍可按7美元的价格卖出,获利1美元。
②当看跌期权的履约价格低于相关的期货价格时,该看跌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负值,称为虚值期权。如某商品看跌期权规定执行价格为7美元,而期货价格为8美元,假如期权持有者要执行合约,则损失1美元。当然,期权持有者是不会要求履约的。
,称③当看涨期权的履约价格低于相关的期货价格时,该看涨期权的内在价值为正值(溢价)
为实值期权。如某商品看涨期货合约预先规定执行价格为7美元,当期货价格为8美元时,该期权持有人仍可以按7美元买入该商品,获得收入为1美元。
,称④当看涨期权的履约价格高于相关的期货价格时,该看涨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负值(损价)
为虚值期权。如某商品看涨期权事先规定执行价格为7美元,而期货价格为6美元,这时,假如期权持有者要执行合约,则要以高于市场价格买进该商品,会损失1美元。当然,该持有人会让期权作废。
⑤当看跌期权的履约价格与相关商品的期货价格相等或相近时,该期权不存在内在价值,称为平值期权。
⑥当看涨期权的履约价格与相关商品的期货价格相等或相近时,该期权不存在内在价值,称为平值期权。
8. 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案】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需求拉上、成本推进、混合型以及结构性等因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的原因,它是指商品市场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超过总供给水平,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引起总需求过多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被称为实际因素,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减税以及一国净出口增加等因素都会使IS 曲线向右移动,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使经济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另一类被称为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増加或实际货币需求的减少。这会使得LM 曲线向右移动,也会导致总需求在现有价格水平下扩大。在经济的总供给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前,总需求的増加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使总产出增加。随着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总需求再增加,产出也不会再増加,而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増加意味着只有提高原有的价格水平才能达到原来的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