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814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社会观察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题材,有其独特的采写要求。请你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的写作要求如下所述:

(1)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社会观察通讯在选题上的最大特点,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采写这类通讯对记者的良心与勇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所传播的每一条新闻都是“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在社会观察通讯中记者应该表达的是追求社会正义、除恶祛邪、维护大众利益的职业精神。研究那些优秀的、有影响力的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过程,都会发现在每篇通讯的背后都有记者的一颗追求正义的心。

(2)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①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没有沉到社会基层、沉到各种社会群体中去的努力,很难抓住那些鲜活的社会变化。

②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重证据,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③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

(3)微观和宏观结合的纪实手法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写作手法是纪实手法。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社会观察通讯因题材的特殊性,必须兼顾微观纪实和宏观纪实的两个方面。

①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现,才能以“点”带“面”。

②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一一综合性的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4)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①媚俗、盲目追求“卖点”

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是复杂的,有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一面,也有丑恶与黑暗的一面。在社会观察通讯的写作中要注意坚持与维护新闻报道的品位,不能一味迎合读者寻求刺激、猎奇的

需求,将渲染凶杀、色情、暴力、吸毒、性病、同性恋、婚外恋、走私、政治经济丑闻、离奇故事作为追求媒体“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的诱饵,而不顾社会效果。一些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报纸尤其要防止这种倾向,否则‘已将从整体上败坏社会观察通讯。

②注意保护隐私权

社会观察通讯在进行调查性报道中,在对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报道中都会涉及具体人、具体事。由于从社会角度进行观察与剖析,容易触及一些敏感问题或个人隐私,这时要掌握好“度”。另外,在运用隐蔽式采访时,也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里也有一个保护隐私权的问题。

③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

社会观察通讯取材面广,采访的难度大,需要记者投入相当的精力。而报道的社会现象经常是老百姓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往往会有很多相关的传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记者在“抢时效”的压力下投机取巧,或者以道听途说代替采访,或者从见诸报端的第二手、第三手文字材料中获取素材,更有甚者,剪刀加根糊,把别人的报道抄抄拼拼就成了“社会大特写”。

④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

a. 社会观察通讯不等十揭丑通讯,许多新的、所谓“中性的”一一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一一或者令人鼓舞的社会现象、社会变化,也应列入选题之内,否则,社会观察通讯便有沦为“扒粪新闻”的危险。

b. 采写批评、揭露性的社会观察通讯,记者接触到的大多是负面情况,听到的往往是沉重的呼声。置身现场,记者容易受到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钻进去,又跳出来,以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审慎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对事物进行分析,行文中就很难把握分寸。反映民情是可以的,但是,一味宣泄,甚至渲染、煽情,就会适得其反,对社会、对弱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对此,也不可掉以轻心。

⑤刹住超长风

社会观察通讯一般篇幅比较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越长越好。如何掌握这类报道的篇幅,如何组织好报道的结构,如何简练地写作,已经成为这类报道的新追求。

总而言之,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对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类通讯容易成为“卖点”。但记者不能受“卖点”的诱惑,而应当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己任,严肃地对待它的采访与写作; 同时社会观察通讯应当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参考书,采写这类通讯的记者要向思考型、研究型记者的方向努力,学会为社会把脉,学会透视深层的问题,给受众以理性的启迪。

2. 试述采写好特写需要哪些环节的内容。

【答案】采写好新闻特写,需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

(1)抓准“镜头”。采写特写,如果抓不准“镜头”,如果不善于截取新闻事实具有本质性新闻价值的某一个剖面,某一个片断,那么即便你精雕细刻,力气花得再多也没有用,不仅产生不了魅力,甚至反而弄巧成拙。只有选准了“镜头’夕,写作才有了目标,有了中心。对准这个目标,这个中心,进行聚焦,进行局部“放大’夕,特写方能立得起来。

(2)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一篇特写总要有几处精彩的描写来支撑,这就是局部放大的细节。细节要有特点,无论写人还是写事,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收到文字少,容量大的效果。因此,观察采访的能力,对特写写作的重要程度,相对于其他类型新闻文体的写作更加重要。

(3)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特写的写作就要这样紧紧地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部分,也就是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①要对高潮部分观察入微、思考入微,详细地占有其详细而生动的材料;

②要果断地摆脱非高潮部分的诱惑,集中笔力,砍去枝蔓。特写必须着力描写好关键的地方,非关键的地方或者“忍痛割爱’夕,或者一笔带过,同时,高潮部分的描写,使用准确而且动感强的字句,尽力避免累赘。

(4)要情景交融地写。特写是一种描述性新闻,又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的产物。好的特写中都渗透着记者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表达不是指那些虚浮的感叹,而是把描写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描写。

(5)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在具体的运用背景材料的过程中,特写与其他新闻文体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①背景材料,特别是当它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一是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 二是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

②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纵深感。

二、综合题

3. 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