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之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2.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3.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二、简答题
4.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各项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点:
(1)选拔功能
选拔功能,是指在选拔人才时,采用评价的方法,可以了解人才的德、才、绩、能等情况,为选择合格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教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评价对
人才的鉴定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利于全面衡量人才质量。其次,评价对人才的标准是相对统一和客观的.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最后,评价是对跨世纪人才的预测,有利于创设人才竞争的机制。
(2)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在宏观上加强对学校的监督与管理,通过评价的反馈,获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信息,为优化管理服务。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教育评价,可使人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其次,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协调各种关系,从而加强宏观控制; 再次,通过教育评价,可以确定每个人的劳动价值,从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评价可以用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并使之朝着教育目标不断进步。其次,教育评价能给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为改进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率服务。在教师主导型的评价中,教育评价能为教师改进工作、为校长改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学生主导型的评价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了解自己的知识、智能等方面的状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为自我教育提供依据。
5. “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这种组织模式可能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预防?
【答案】(1)事业部制组织模式的结构特点
事业部制是将负责各个项目的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加以对待,在组织内部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最大程度授权,使之享有责任范围内的决策权、财权、人事聘用权、业务指挥权等,同时规定其对整个组织应尽的义务。
(2)产生条件
有些组织活动中,各部门分别从事某一领域的经营,彼此之间的业务范围有较大差距,需要独立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针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决策,避免贻误战机,获得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3)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
分权后,可能会形成各部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
组织的领导集团必须握有干部的任命权和管理权,政策诀定权和宏观调控权; 同时建立权威的中心协调机构,协调各事业部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关系,实现“全局一盘棋”。
6.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其主要思想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公平价值,认为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处境的人们,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①教育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公共行政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强调教育公平,顺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教育管理变革的实施。可见,教育管理理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会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②教育管理要强调对公众需求的满足。新公共行政理论突破了价值中立的行政观念,强调公众参与、分权、顾客导向的新行政模式,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也是其能够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管理要关注公众的需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教育管理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罗尔斯的公平观念转化成行政实践变革的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观念和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发挥其优越的效用,因此,教育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
7.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对危机事件做出的所有反应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包括危机预警系统与方案的事先制定),以消除危机对学校的各种不利影响。在不同阶段,学校危机管理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不同的内容。
(l )在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主要是危机应对方案的制订。
①方案内容。危机应对方案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包括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的理由、危机的类型与应对措施、处理程序、紧急电话号码、学校建筑图,还应该描述所有危机发生时的通用处理程序,如:确保师生安全; 与公安、消防、救援等机构及时联系; 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与媒体建立联系机制等。同时还应说明危机管理小组和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组建及其职责。
②方案宣传。学校危机应对方案制订好以后,应当进行方案的宣传工作,让相关人员都知道。危机应对方案的宣传中的公共关系包括:召开中心和地区负责人会次,召开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参加的宣传会议,召开家长和社区参加的宣传会等。
(2)在危机处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内容如下:
①危机初期。危机刚刚发生的初期,迅速启动危机方案和危机管理小组或管理委员会。
②稳定期。这一时期,学校要妥善处理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注意记者的活动,防止图像失实的报道。
③抢救期。一旦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学校必须慎重处理伤亡事宜,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
(3)在危机事后管理阶段,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重新塑造组织形象。具体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