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85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之教育技术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2.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3.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4. portfolio assessment
【答案】中文为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
5. 电子档案袋评价
【答案】电子档案袋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6. 支架式教学
【答案】支架式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于架。
7. 程序教学法
【答案】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8. 远程教育
【答案】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 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 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 有双向交流的渠道。远程教学的特点有(1)在远即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 (2)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学生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9. MUD
【答案】MUD 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因特网上流行起来的多用户异步通讯系统,MUD 代表虚拟的多用户空间。
10.校园网
【答案】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所以应具有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功能。校园网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能够在网络上运行。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
二、简答题
11.阐述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答案】教育技术是由三个概念与模式整合而形成的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育技术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依靠资源与运用系统方法。它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如下:(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面意义包含了学习的效果、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过程的理论模型。在这些内容中,关于学习过程理论模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如果研究分析教学设计理论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是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过程的设计,80年代则以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90年代则又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对过程的设计,之后又以对这些学习理论模型的综合应用为基础而展开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学习过程的理论模型是影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因素。
(2)关于“依靠资源”问题,它包含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物力资源中媒体为主要内容。媒体隐含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的形态和传播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由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媒体由最初的视听设备发展为计算机课件、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形式。新技术的发展和学习过程模型的变化,使媒体的教学功能亦不断发展变化,由辅助手段发展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促进信息内部加工的外部条件和认知建构的学习情境。所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到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即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3)由于对系统方法的认识的深入,使教学设计理论的操作程序亦由原来的线性循环关系到局部循环进而到非线性的关系。这些也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所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这三个因素有关,而主要是由于学习过程理论模型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我们也应该从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因素上来分析、认识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把握住教育技术是三个概念的整合应用的基本实质。否则就会偏离教育技术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而成为其他的研究领域了。随着现代学习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以及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系统研究整体论方法的运用下,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必将推向更新的高度,并在教学改革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2.简述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答案】信息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1)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身学习目标的确定。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以使用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的平均寿命己经缩短到13年。因此,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世纪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2)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即学习效果导向问题。效果导向是指把改善学习效果放在首要地位,内容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的效果导向才有可能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吸收新鲜的教学内容,执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3)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导员,教师的作用是及时而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帮助。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和获得信息,而是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同时获得多种最新的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