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2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答案】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1)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政治改革是政治统治阶级迫于形势的压力所采取的政治革新。虽然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和压迫的手段,可是,由于它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改革更具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成为无产阶级自觉调整政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社会利益要求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2)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会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发展,会对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及统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些要求面前,政治体系常常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政治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政治功能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严重阻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政治统治的稳定,这就要求对社会政治加以改革或改进。所以,政治改革的作用之一就在于适应社会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3)政治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权力各方面的作用,政治生活的弊病,如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权谋私、专断独行等,是时常发生的,而政治改革就是消除这些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2. 简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
政治民主是一种政治管理形式,政治管理要以社会政治统治为前提,民主也必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定和存在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基本前提。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则是以阶级的政治统治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前提的。政治统治对于政治民主的前提意义,决定了政治民主的社会性质、基本构成和政治作用。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特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社会经济关系从两个层次
上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政治民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另外: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政治民主是社会政治成员把握自己的利益、意志和要求,自主自决,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形式,因此,它是以政治成员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意志一致为基础的。因此,民主政治一般视多数同意为全体政治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多数决定因而成为政治民主的基本规则。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间接民主又称“代议民主”,是由人民选举出特定的公职人员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方式。直接民主即由社会全体政治成员直接管理或决定社会公共事务。
(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法治是实现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特定的规范、准则来强制规定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同时民主政治中的法治又必须以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内容。
3. 简述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1)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基础,始终注意维护政治稳定。
①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必须遵循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规律,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再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
②在进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继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并使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坚实的基础。
③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稳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扩大的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情况下,人们多元化的利益要求不可能都得到实现,这就容易使我们陷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一政治不稳定”的两难境地。这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 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握好民主这条主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发展民主政治的决心。
①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之进一步适应民主法治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②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人民民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
③不断扩大党内民主。通过进一步增强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体现和保障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权利和地位,推动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会上升到新的水平。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建设。
4. 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特征:
(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国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 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呈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夕,由国家来统一安排。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书同文,车同轨”,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总而言之,按照这五个标准,国家确实是15-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现代政治组织形式。
5. 在两党制国家,两大党之外的小党为什么难以发展壮大?
【答案】在两党制国家,有许多两大党以外的小党存在着,他们难以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
(1)自身政治力量很小。小党自身力量小,难以应对争取选民上台执政的巨大压力。
(2)选举制度的限制。大部分两党制国家都设定单人选区多数制的限制,选民不得不把自己手中的选票投向两个主要政党,从而使小党难以发展壮大。
(3)政治文化的限制。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方式的相对稳定性,人们的社会心理在维持传统的两党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论述题
6. 政治权利的含义、特点及其维护
【答案】(1)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对于政治权利的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①政治权利本质上是政治权力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单个政治成员实施政治权利就是从这种关系中去争取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②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一切政治权利关系中内含的两极,从利益的实现来看,政治权利表现为社会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政治活动的自由,政治义务则意味着社会成员在实现自己利益过程中时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政治职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