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延安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802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政治学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请评析。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主要是与政治的内涵联系在一起。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政治的定义,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现象,社会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社会现象的一般本质性。因此,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政治现象本质是政治关系现象,政治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政治现象的一般本质性,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政治学研究的本质性内容。同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对政治表征进行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 总之,政治学是一门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要求人们以科学态度和科学力一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巨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题中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学不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而是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2.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制度变革是改革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的部分。我们只能说政治文化具有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的功能,但并非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2)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政治制度的维系或变革,具有很大的影响。
①政治文化对于确命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功能是指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性质和形式的规定。
②政治文化对于维持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③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3. 任何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社会行为的性质是由该行为发生于其中
的社会关系规定的。因此,确定特定社会行为的本质,应该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
(2)政治统治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这一行为发生于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所以,确定政治统治的性质,应该从这一政治行为得以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权力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制约关系入手,从这一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的考察入手进行。纵览人类政治社会发展历史,并不是所有的政治统治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①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凡是少数人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即少数人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
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4. 政治参与的类型和作用。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政治参与的类型
①根据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行为形态划分:
a. 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b. 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c. 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②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同民主政治形态划分:
a.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政治参与同资本主义民主制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些表面平等、自由的原则就运用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公民政治参与的表层设施和机制。
b.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卞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表达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一定政治形式。
(2)政治参与的作用
①政治作用
a. 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影响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b.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政治参与是以公民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其心理条件的。对国家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政治统治的承认,也就是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
c.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政治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对于政治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于政治管理主体的制约。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对公共利益和共同利益分配的意愿和选择,政府也由此不断获得有关信息。
d. 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的宽容精神。公民还可通过政治参与成长为更具民主观念和民主能力的公民。此外,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
e.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关系。它可以增强政治稳定,也可以破坏政治稳定。
②社会作用
a.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们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得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以符合公民的愿望和需求的方式加以制定。不平等和挫折感既是政治参与的动力,又是政治参与需要克服的问题。
b. 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判断政治参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根据政治参与的内容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公民参与的成本一一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决策中的选择与结果直接挂钩,会迫使公职人员的政策行为合乎经济效益的原则。即,带有支持性的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
c.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流动和自治。政治参与通过和社会流动的相互关系而影响社会流动,它通过为社会流动争取机会如教育、谋职、迁居等来对社会流动发生作用; 政治参与还影响到社会自治。公民通过参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而直接作用于社会自治组织,促进社会自治制度的发展。
d. 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发展。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政治参与在人们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的时代,推动着社会能力从“不能”向“能够”状态的转变。
5. 有人认为“‘国家契约说’反映了国家的本质。”如何评价?
【答案】国家契约说没有反映国家的本质。
(1)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坞鲁。16---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交换和契约行为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如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社会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2)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
(3)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并没有反映国家的本质。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根据对国家起源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器和工具。如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列宁也指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