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9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18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27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知识之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36
一、名词解释
1.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2.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 o , e , i ,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3. 方言
【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4.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5.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6.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7.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8.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二、简答题
9. 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这歌声似一盏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②登山远望,对岸的一方池一方池的稻田,好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③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的稻子吓得浑身发抖,低头求饶好像在说,别割我,别割我! 啊,我痛死了!
④人群欢跃,泥土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着人们微笑。
⑤晨踏白霜,晚披红绸。
⑥一个南瓜如地球,
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架到大西洋,
世界又多一个洲。
⑦大家决心学雷锋人,走雷锋路,接雷锋枪,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二者毫无相似之处。【答案】①这是用的比喻(明喻)手法,把“歌声”比作可见的“明灯”
可改为:“这歌声将变成一盏明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把“稻田”比作“繁星”,也不恰当,二者无相似点。可改为:②这里用的是比喻(明喻)
“登山远望,对岸的一方块一方块的稻田,好像绿色的方格锦缎一样。”
③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割稻的情况。镰刀割稻,稻子发抖、求饶、痛死,这与丰收的环境气氛很不协调。可改为:“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好像
, 在欢迎我们,齐唱:‘来吧! 来吧! 快收获! 快收获! ”
,但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④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泥土”“泥土”怎么能“从地下伸出头
来”? 可改为:“人群欢跃,土地也微笑。”
,语意不明。联系上文看,好像指的是晚霞。可改为:“晨踏白⑤这是对偶,句中的“红绸”
霜,晚披红霞。”
⑥这首诗歌是通过比喻来夸张的,但夸张得不合情理,没有实际基础。既然南瓜如地球那么
,又怎样把它“架到大西洋”,怎么好说“世界(指大,又如何“结在”地球上的“五岳山上头”
地球)又多一个洲”? 思维混乱,矛盾百出。这是假话、大话、空话,故意虚张声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创作。
⑦这里用的是排比手法。“雷锋人”是生造词语。可改为“大家决心做雷锋式的人物,走雷锋的道路,接雷锋的枪支,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10.举例说明义素分析或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
【答案】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的主要作用有:
(1)义素分析法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掌握词义